由于受国家即将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的鼓励,国内大批企业纷纷上马新能源及相关产业,但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原料,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过快潜伏深层危机。
比如核能,核心原料为铀,但我国储备少,需要进口,一旦上规模发展就易受制于人;风能领域的电机制造技术同样如此。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多晶硅和单晶硅的提纯技术,这一技术长期以来基本依靠日本和德国。即使在日本和德国开始向我国输出硅提纯技术之后,我国还是面临着“技术租借”这一瓶颈。只要采取类似的工艺设计和制造流程,就必须向出让国交纳技术转让费,在这一工艺流程下进行的任何改造创新,即使取得专利,其专利归属权仍然属于出让国。这相当于用太阳能光伏每发一度电,国外就会从中拿走0.1元。
分析造成我国新能源发展长期只能“喝汤”无法“吃肉”的原因,专家们认为,一方面是企业的整体科研实力特别是基础理论领域长期滞后,另一方面则是国家相关政策过分强调应用领域研究,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匮乏。这两大因素已成为我国新能源研发领域缺乏核心技术的关键环节。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9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