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畜牧兽医

做服务对象的贴心人

—记东阳市横店动物卫生监督站

  •   本报记者 陈小平
      成立只有两年多,一共6个人,却将辖区内的畜牧业管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产业发展服务,还是防疫卫生监管,这样的一个基层站所令人刮目相看,它就是东阳市横店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站。
      该站建于2007年1月,作为东阳市畜牧兽医局4个区域性派驻机构之一,负责该市横店、湖溪、东阳江、马宅4个镇的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辖区内共有385个自然村,有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49个,常年存栏家畜3万多头,家禽33万羽,并有2个生猪屠宰场、8个农贸市场(逢集市有苗猪交易)。有的村山高路远,骑摩托车去转一圈,差不多要一天。
      面对量大面广的养殖户,怎么才能有条不紊地做好服务、实施监管?该站首先对辖区内各类规模场开展全面摸底,绘制规模场分布图,同时将所有养殖大户的饲养动态(包括每月存栏量、出栏量和年累计数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结果)也制成图表,悬挂在单位醒目位置,使每位工作人员对本地区的畜禽养殖情况了如指掌。
      该站站长葛小泉告诉记者,他们站的工作人员到村里去走访养殖户时,是不允许经常性询问“你家养了多少猪啊”、“最近有没有发什么病啊”之类的笼统问题的,他们要求工作人员走到哪个场,就要对哪个场的饲养情况一清二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部到位,上门就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他说,他们的服务目标,就是要通过日常指导,使每个养殖大户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兽医,这样不仅可从养殖主体上强化生产管理,提高养殖水平,也能降低饲养成本。
      因此,每次到养殖场,他们的工作人员都是手把手地教养殖户识别猪病,尽量使每个养殖户能做到自己给猪打针解决问题。
      该站辖区内六联村生猪养殖户朱军鑫对此深有体会。一次,他养的猪发病了,300多头猪都出现了高热停食症状,他非常着急,到处打听治疗方法,东阳、金华、永康、义乌,听说哪里有好的药卖就跑去,先后花了1万多元,仍没能控制疫病。横店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站知道后,主动找到朱军鑫,一边帮他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一边帮他分析原因,指导他如何加强饲养管理,防范疫病,最后终于控制住了病情。
      朱军鑫告诉记者,自己养猪六、七年了,以前没碰到过这种情况,所以管理站的人多次跟他说要及时消毒打疫苗什么的,他都没当回事,结果就出事了,弄得他措手不及。现在,他及时打疫苗,饲养管理也按照要求做得很规范,再没出过事。以前,他养猪每年药费要8000-11000元,现在,两年多了还不到3000元,只买一些预防性药,而且也不用经常往外跑,生猪存活率也高了,省心多了。
      无独有偶,横店镇上仓浪村养鸡大户张卫国,也曾因为不听管理站的劝告,吃过大亏。张卫国说,以前他养鸡比较粗放,鸡贩来了,他都让鸡贩自己到场里挑鸡,管理站提醒他,为防疫病,要禁止外来人员入场选购,他都没在意。养鸡场里你来我往,不久鸡就发病了,损失惨重。
      自此以后,张卫国就对管理站“言听计从”了。管理站帮他制订了饲养标准、免疫程序、消毒制度等,并制成彩绘展示牌,帮他钉在养殖场的醒目位置。“他们还帮我设计了简易、实用的生产、经营台帐,每天饲养量多少,死了几只鸡,怎么处理的;每天饲料投入多少,卖出多少,盈余多少,一笔笔记下来,我每天看看结果,就知道今天养得好不好,有没有赚钱,一目了然。”张卫国说。
      除了对养殖户的贴心服务外,管理站很重要的一块工作是辖区内屠宰场和苗猪市场的检疫监管,而这两块工作,对仅有6个人的管理站来说,工作艰苦,压力也大。为监管好散户苗猪交易,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他们创办的良种苗猪推广示范场里,进场交易的苗猪,必须隔离观察饲养7天以上,并进行猪瘟、猪丹毒、口蹄疫、蓝耳病免疫并驱虫后,才能卖给农民饲养。又比如,他们将苗猪饲养、防疫的有关技术规程,做成50米长的巨幅广告板,悬挂在市场的醒目位置。“平时你跟养殖户说要怎样饲养,怎样防疫,很少有人会认真听的,但他来市场买猪,或多或少会认真看看的。”葛小泉说。【点评】 东阳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戚小伟:成立短短两年多时间,横店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站就成为东阳市群众满意基层站所,靠什么?除了从建站伊始就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外,靠的是有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努力创新的进取精神,团结协作的共事态度,不计得失的奉献思想,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