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都知道基层检疫人员工作辛苦,近日,记者有机会到杭州余杭区城区动物防疫检疫站感受了一回。
城区动物防疫检疫站是余杭区畜牧兽医局的五个区域性基层站之一,辖区内共有3个生猪屠宰场,年屠宰生猪约45万头;1个羊屠宰场,年屠宰羊3万余只,还有一个年交易量超过2000万羽的家禽交易市场。
杭州余杭畜禽屠宰公司是该站辖区内最大的一个生猪屠宰场,年屠宰量超过30万头,目前每天屠宰量在900头以上,是杭州城区第二大生猪屠宰场,猪肉产品除供应余杭、杭州市区外,还销往周边地区,是当地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对象之一,该站在这里派驻了一个9人的检疫监督组,几乎占全站人员力量的三分之一。
据监督组负责人、城区站副站长胡永森介绍,该屠宰场一般晚上10点开始屠宰,检疫员在做好宰前检疫后,屠宰检疫也从这个时间开始,直到次日凌晨1点半左右。整个检疫过程分为头部、胴体、内脏、实验室寄生虫检测、复检盖章五个环节。监督组负责屠宰检疫的6个人中,只有一个轮换机会。每天晚上9点左右上岗,次日凌晨2点左右回家,周而复始。
在值班的时间里,检疫员必须站在潮湿、闷热,充满腥味的屠宰车间里,紧张而机械地工作近4个小时。因为要高温烫毛,屠宰车间没有空调,夏天夜晚的温度也在40度以上,往往一个班下来,全身衣服没一处干的,冬天也好不了多少。
胡永森给记者描述了一下现场场景:负责胴体检疫的检疫员,每爿猪肉必须割开2个地方,查看淋巴情况,以目前该场每天屠宰900多头计算,每头猪两爿肉,4小时不到,检疫员要割3600多刀,每分钟至少要检疫4头猪8爿肉,割16刀以上,平均不到4秒钟就要割开一个地方,检查有关情况,连续不间断。而负责复检盖章的检疫员,必须把检疫合格的猪肉一爿爿扳过来,把检疫合格章从猪的头部滚到尾部,相当于做一个鞠躬动作,900多头猪1800多爿肉,每个晚上要“鞠躬”1800多次,对检疫员的腰绝对是个严峻考验。
而在杭州华东家禽交易市场,该站派驻在这里的3位检疫监督员压力也相当大。市场24小时交易,没有节假日,日交易量少则3万-4万羽,多则5万-6万羽,监督员必须24小时在岗,进场家禽随到随检。3位检疫监督员在市场管理人员协助下,轮流值班,风雨无阻。
有一次,监督组组长黄水兴母亲生病住院,在陪母亲的黄水兴接到电话,说是有车鸡有点问题,作为监督组负责人,他不得不急急忙忙赶往市场,骑摩托车赶路的黄水兴途中不慎出了车祸,受了伤。而这样的意外,在3位检疫监督员看来,并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近年来,社会对禽流感等家禽疫病非常关注,经常是一点小问题都会弄得他们很紧张,这样的意外,只是他们生活中常有的小插曲。
记者听说的这些故事,或许只是检疫员们日常工作的一个个普通片段。该站站长严甦告诉记者,他们站30名职工,多数在一线岗位,工作时间不规律,24小时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很少有节假日,因为节假日往往是畜禽产品交易量大的时候,也是检疫任务最重的时候,检疫员只有加班加点。他说,休息时间、节假日,他最怕手机响,不论你在哪里,在干什么,都得马上赶过去。
检疫员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服务对象的高度肯定。杭州余杭畜禽屠宰公司经理罗丽珍说,动检部门派驻的检疫员们工作辛苦,几乎随叫随到,检疫、出证等做得很规范,台帐也很清楚,给了企业很大支持,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杭州华东家禽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建明则表示,他们市场家禽交易量大,产品来自四面八方,监管压力很大,尤其是现在社会对禽流感等家禽疫情关注度高,稍有不慎就会出大事情。城区站驻场监督组的辛勤工作,很大程度上帮他们减轻了经营压力,真的是越来越离不开他们了。
【点评】 余杭区畜牧兽医局局长沈生泉:城区动物防疫检疫站承担着城区畜禽产品安全监管重任,工作量大,条件艰苦,而且出任何小问题都会被放大,是个敏感的领域。几年来,该站辖区内没出现过任何问题,充分说明该站人员工作踏实、规范,服务意识强,细节也做得很好,是一支优秀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