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温台丽规模化生态生猪养殖项目的初衷之一,是要提高三地的生猪自给率,降低外调生猪带来的疫病风险。从近三年实施情况看,项目在这方面作用明显,尤其是缙云、乐清等地,成效尤其显著。
缙云县地处浙南山区,畜牧业以家禽为主,生猪自给率明显不足。2006年,该县存栏母猪2992头,全年出售商品猪5.2万头,生猪自给率仅为59.77%,年需从省内外调入商品猪3.5万头。
2007年省政府扶持政策出台后,该县抓住机遇,积极申报相关项目,推进生猪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畜牧产业结构。通过项目实施和带动,预计今年该县生猪饲养量可达12.4万头,全年可出售商品猪7.3万头,生猪自给率提高到82.02%,比2006年提高22.25%。
而且,项目的实施,还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猪生产基础设施条件。2007年以来,该县共有6个生态化规模猪场获得省立项,共新建标准化猪舍面积583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母猪定位舍、高位分娩床、肉猪栏舍钢筋网床、湿帘降温等先进设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该县大多数规模猪场毛竹架、油毛毡、石棉瓦结构,地面平养的落后养殖方式,有效促进了该县生猪产业的发展。
不仅在缙云,在乐清,规模化生态生猪养殖项目也发挥着同样的作用。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区半山区条件和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近年来,畜牧业用地紧张、规模偏小、良种覆盖率偏低、污染处理不到位等因素,严重制约着乐清市生猪养殖业的发展。2006年,该市年出栏生猪9.8万头,而需向外地调入的商品猪达40.2万头,生猪自给率仅为25%左右。
生猪生态规模养殖项目政策的出台,大大激发了该市农户生猪养殖的热情。当地相关部门通过实施畜牧业“西进东扩”和“退村进山”战略,充分利用山坳园地发展生态畜牧业,以一批生态养殖场为样板,通过典型引路,积极破除土地、环境等制约,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色的畜牧业发展之路。
2007年以来,该市共立项建设标准化猪场和适度规模生态猪场33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4个,温州市级8个,乐清市本级15个;共计新建标准化栏舍10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达1亿多元。
随着各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去年,该市生猪出栏已达到15.6万头,预计今年可达到22万头,生猪自给率达到44%,比2006年提高19个百分点。 (靳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