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周刊

储蓄尊严

  初冬黄昏的冷雨中,那老人仍然站在望得见大路的拐角处。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是在等他的孙女,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有一天,我下班时,看见一个高而胖的女孩骑自行车从老人身边一掠而过,之后老人便慢慢朝家的方向走去。他的孙女已经是个高中生了,根本无需他等,也不屑他等。原来老人等孙女只是个借口,为了暂时躲开下班后一面做饭一面骂骂咧咧的儿媳妇,为了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外面呆上一会儿,为了一个上岁数的人起码的尊严。
  老人的经历是陆陆续续听说的。这人年轻时日子过得很浑,该会的不会,不该会的都会了。没给妻儿带来幸福,却给他们造成了无尽的痛苦。妻子死于中年,儿子年近四十才娶上媳妇。媳妇性情凶悍,儿子长年沉默得像块石头。如今他老了,一无所能,一无所有,无依无靠,儿子收留了他,媳妇骂归骂,到底也接纳了他。
  曾经同情他的邻人们,后来就不再同情他了。不是吗?他曾恣意挥霍了所有应当努力的、应当尽责的岁月,那么,到了本应颐养天年的日子,他得不到后辈的尊敬也就毫不奇怪了。“尊老”固然是被倡导的美德,可是人的尊严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
  一个人年轻时的努力,除了安身立命,除了造福人类,还在为自己储蓄一份尊严。当你年迈体弱时,如果你有足够的人格储备,有足够的学识储备,包括有足够的物质储备,那么你当然会有足够的尊严。 (摘自《才智》2009年第5期 莫小米/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