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报
记
者
唐文玉
没想到本报刊发在第4版一篇小小的报道会引起省领导的高度关注,更没想到副省长茅临生会直接在报纸上作出批示。8月19日,报社采编人员看到茅临生的批示,都认为这是对本报的鼓励和鞭策,纷纷表示要加倍努力,采编出更加贴近“三农”实际、更好服务“三农”发展的新闻作品来。
引起省领导高度关注的是一篇大学生暑期开展农村信息化调查的报道。文中指出:农民反映农民信箱实在实用,但还存在网上买卖信息有失真现象、网上农博会的使用度还有待提高、发布信息缺乏分类等几方面的问题(报道刊8月5日本报第4版)。
茅临生在批示中指出:“大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实践,提出了积极建议,值得充分肯定,请省农业厅认真研究所提建议。”省农业厅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研究落实,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举措——
10月份前全省将培训3万名农民信箱骨干用户,培养一支有利于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帮助农民在农产品买卖信息发布环节上把好关;
对现有农民信箱用户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对现有用户按行业进行分类,为信息的分类发送打好基础;
把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作为一项制度、一种形式固定下来,成为每年信息工作的重头戏。精心组织方案策划,及早组织发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产品购销大户注册农民信箱,参加网上农博会,指导他们上网设摊,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
茅临生在批示中还提出:“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调查和实践,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研究解决办法中也一定会更深刻地了解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使自己更快地成长。”省领导的批示,激励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一条条新的建议接连提出——
拓展农民信箱的功能,在农民工就业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信息进行分类,推出点播功能,减少无用信息的发送;
完善农产品质量及买卖行为的评价体系,像在淘宝网购物一样,设置好评和差评,以监督卖方的产品质量。
打开农民信箱的用户选择栏,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学院的目录下有着陆胜等9位同学的姓名,他们就是这次农村信息化调查小组的9名成员。今天他们还是大二的学生,明天或许将成为从事“三农”、服务“三农”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