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七色土

那条“疑似喇叭裤”

  □往事悠悠/□赵畅
  在我的记忆里,喇叭裤是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风靡中国的两部电影《望乡》、《追捕》的上映而开始出现的。可不,当栗原小卷扮演的记者和矢村警长各自穿着喇叭裤出现在中国观众视野里的时候,那让女人尽显袅娜、令男人凸现风度的喇叭裤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自是无可替代的。人们压抑已久的审美向往终于通过喇叭裤得以尽情释放。
  喇叭裤与传统裤相比,因低腰短裆、裤腿上窄下宽,故穿着让人感到精神,且分明让身材有了“黄金分割”效应。1981年,作为教师的我亦穿起了“疑似喇叭裤”——我嘱裁缝减少裤腿的夸张感,尽量让人觉得有喇叭裤的影子却不是真正的喇叭裤。这样既能满足我对审美的需要,同时又可避免学生模仿。可我过去的一位高中班主任老师还是发现了,他虽然没有当面说什么,却通过我父亲传递给我这样的信息:“有些像喇叭裤的裤子,最好还是不要穿,否则会在老师和学生中产生负面影响。”我知道,当时有人将喇叭裤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流氓阿飞”联系在一起,故我的这位比较老派、保守的班主任老师给我的劝告,当是出于好心。
  “疑似喇叭裤”是穿还是不穿,我犹豫不决。一个下雨天的上午,当我穿着长雨衣、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往学校时,一个急转弯,我连车带人重重地摔在石子路上。不用说,脚踝头跌出了血,那条“疑似喇叭裤”也在相同位置跌出了一个大洞。就这样,这条“疑似喇叭裤”伴我不出一个月,便被我藏进了衣柜,直至现在。女儿曾好奇地问我:“爸爸,一条破裤有什么好收藏的?”我告知女儿:“这条‘疑似喇叭裤’的‘喇叭’口好比一个通道,藏掖着背景资料,传递着历史信息,它是改革开放初始人们最质朴最真实的忆念。”
  虽说,日常生活本应丰富多彩,但在十年“文革”中,讲究穿着要受到批评,服装样式、颜色只有规定的几种,突破这些规定者,往往要受到严惩。无疑,新时代的气息,总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敏感地表现出来。曾记否,面对有人对喇叭裤的僵化指责,支持者们不得不论证盛唐“飞天”壁画中就有喇叭裤。于是乎,僵化的思想对日常生活的严厉掌控,就这样在解放思想的大潮中一点点被解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