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葛勇进) 7月8日出梅第一天,我省便迎来了一波高温浪潮,气温轻易冲破了37摄氏度。高温天气对夏秋农业生产有何影响?未来天气趋势如何?主要农作物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7月9日,省农业部门、气象部门的专家共商应对之策。
7月9日,省气象台紧急发布了今夏首个高温橙色报告,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近期内我省以晴热天气为主,气温较高,浙江沿海地区32到34摄氏度;其他地区37到39摄氏度。
据省气候中心预计,今夏气温将比往年偏高,全省将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少雨天气,日最高气温高于、等于35摄氏度的高温天数,全省大部分地区将比常年偏多(全省常年平均18天)。受高温天气影响,部分地区将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浙西南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干旱。尤需引起重视的是,今年影响我省的台风将比去年多,预计将有4个热带气旋影响我省,其中有一两个将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各方要高度重视,及时做好防台减灾准备。
高温将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据农业专家介绍,当前我省早稻已进入灌浆乳熟期,桃、李、葡萄等水果也陆续成熟。连续的高温天气将导致水稻高温逼熟,秕谷率增加,产量降低;使水果提前成熟、品质下降等。专家建议,高温期间,要及时采取措施,给农作物防暑降温,水稻秧田宜于早晚灌溉,保持土壤湿润;蔬菜果园应3-7天浇灌一次跑马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微滴灌施水;同时建议采用遮阳网覆盖降温,减少水分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