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川弟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县领导谈
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平湖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改革发展正处在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制度性障碍仍然存在。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平湖市新农村建设应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加大投入,重点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农民居住社区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和农村居民市民化。
大力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多途径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推进土地整村、整组流转。建立市、镇(街道)、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鼓励“新三资”投资开发现代农业。二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充分发挥我市临近大城市、南邻杭州湾的区域优势,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带和块状经济。三是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业主和职业农民培育,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到2011年,全市亩均年效益2000元以上农业主导产业达到50%以上,建立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产业园。
大力推进农民居住社区化。农民居住集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优化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加快道路、水电、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促进农民居住向镇和村中心社区集聚。三是提升新社区品位。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大社区环境整治和绿化力度,规范社区管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到2011年,农民居住集聚度达到30%,建成一批规模适当、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小康新社区。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公共服务均衡化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要求。一是深化和创新发展“新仓经验”。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拓展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统一配送网络,完善村部办公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便民服务中心、连锁超市、室内外文体活动场所及幼儿园、农民公园等“五位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的劳动就业制度,深化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面貌的全面改善。三是提高农村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其组织管理、教育引导和服务协调等功能。积极开展农村规范化社区建设试点,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机制,提高农村基层服务管理水平。到2011年,实现“五位一体”村中心社区全覆盖,农村居民基本实现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基本得到满足,城乡相对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初步成形。
大力推进农村居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趋向。一是探索建立社会管理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效破解附加在农民户籍上的城乡差距。二是优化农民就业创业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就业网络,积极构筑农民创业平台,优化就业创业要素供给服务。三是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支持农民到城镇落户就业和创办实业。鼓励就业稳定、城镇居住的农民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成为城镇居民。引导农民在社会地位、权益保障、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质量、社会参与等方面逐步向市民转变,少量从事高效生态农业的是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
(作者系平湖市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