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美华 通讯员 毛国娟) 6月2日,建德市航头镇的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内人头攒动,四邻八乡的村民纷纷赶来参加单季稻插秧现场会。市农业局粮油站站长傅跃进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加强了以单季稻强化栽培为主的粮食生产技术培训,运用新技术,单季稻插种时间比往年提早了半个月。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今年我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在10个水稻高产创建县建立万亩示范片20个,比去年增加12个,面积23.0797万亩,扩大15.3341万亩;其中,双季稻万亩示范片7个,面积8.1004万亩,单季晚稻万亩示范片13个;面积14.9793万亩。
推广良种良法提升技术水平
粮食夺高产,良种是基础。早在2月份,省农业厅就推介了全省性水稻主导品种16个,区域性水稻主导品种10个。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选用品种定为三类:一是省定主导品种,二是农业部确定的超级稻品种,三是高产趋势好的新品种。如早稻品种“金早47”、“嘉育253”,连作晚稻品种“甬优6号”、“宁88”,单季晚稻品种“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甬优6号”、“甬优9号”、“两优培九”、“新两优6号”、“秀水128”、“秀水09”等。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万亩示范片因制宜地配以高产高效技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浙北单季稻区的安吉和嘉兴秀洲区以种植常规粳稻为主,主要采用单季晚稻五改高产技术和直播栽培技术。采用直播可减去育秧和移栽作业环节,减轻劳动强度,具有省工、省力、省本、省秧田和高产高效等优点,平均每亩可节省用工1.92个,增产5%。以双季稻为主的余姚、乐清和金华婺城区,早稻主要采用抛秧、直播和机插栽培,以增加密度确保足穗高产,并降低生产成本。温岭、建德、龙泉、诸暨和江山等地的单季晚稻万亩示范片以大穗型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为主,均采用以“秧苗旱育、小苗稀植、浅湿灌溉、增施有机肥”为核心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充分发挥个体生长优势,实现足穗大穗增产,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每亩可增产50公斤左右。同时,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与超级稻等大穗高产品种配套应用,充分挖掘增产潜力。
开展技术培训加大推广力度
为实现良种法的结合,农业部门加大了技术培训力度。年初以来,省农业厅的农技专家多次深入建德、江山、安吉、义乌和嘉兴秀洲区等高产创建示范县(市、区)及象山、浦江、海宁、天台等地,向乡镇农技员、万亩示范片内农户、种粮大户讲授单季晚稻五改高产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超级稻集成高产技术、富硒增产剂应用技术等。5月18日,省农业厅还组织各市农业局农技站站长及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和超级稻示范县的100多名农技骨干,参加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讲座。同时,省农业厅还利用中国农技推广网、浙江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农村信息报等载体,宣传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先进经验。
各示范县也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技术培训工作。建德市从3月份开始,先后举办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培训班53期次,共有4000多位农户参加了培训,发放小册子5000多册,还印发了种粮政策明白纸和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要点等资料5万多份。
强化示范带动促进以点带面
除了重点示范县建立20个高产创建万亩片,全省还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县级和乡镇级建立水稻核心示范方1000个以上。年终全省将评选奖励一批优秀示范方,由财政给予每个方5万元奖励资金。年终全省将评选奖励一批优秀示范方,由财政给予每个5万元资金奖励。示范区内实行“六统一”管理,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各个县市都派出县市、乡镇两级技术骨干在示范区蹲点,把好播种、移栽、肥水管理、病虫控制等技术关,帮助农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通过典型示范,促进先进技术的示范传导和广泛应用。
万村优质高产示范活动也是粮食高产创建的重头戏之一。
全省各县(市、区)在水稻面积500-1000亩区域至少选择1个以上种田水平高、科技接受能力强的农户作为水稻高产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扩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辐射作用。每个农户示范面积1-3亩,重点示范超级稻等高产品种和水稻高产高效技术。目前,全省共有77个县(市、区)、1000多个乡镇1.8万多个村建立水稻示范户1.8572万户,其中1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有3975户农户参加全省万村示范活动。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示范户良种费用、对示范农户技术培训、资料发放和技术指导、制作示范田小型标牌等。今年,省里将评选出500名“水稻万村示范活动”优秀示范农户。
围绕增产、节本等目标,我省还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移栽早稻短龄早栽、直播早稻适期早播和乳苗抛播、无纺布覆盖育苗、水稻机插育苗方式及配套栽培技术,单季晚稻亩产超高产技术等研究与示范,开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乐清、江山、温岭、诸暨、余姚和金华婺城等示范县(市、区)都承担了早稻促早增产增效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项目,江山和诸暨还在全省著名水稻专家凌启鸿教授指导下开展百亩以上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
创新生产机制推进粮食高产
大力发展规模种植,组建粮食专业合作社,也是粮食高产创建的重要手段。粮食高产示范县(市、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大力扶持发展粮食生产(植保、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鼓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或作业环节服务,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粮食专业合作社均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机械化作业,技术到位率高,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如江山市今年新组建粮食、植保、农机等服务组织308家,总数达387家,预计全年农机作业面积达50万亩,比上年增7.2万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将达到10万亩,比上年增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