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林权流转助农增收

  “这几天,每公斤春笋卖二三元呢。”近日,笔者在毛竹山上找到了正在挖笋的常山县何家乡石门坑村村民樊寿德。直起身子,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他开心地告诉笔者,这块面积达25亩的毛竹山是去年花了2.8万元流转来的,估计今年光卖笋一项可得1万多元。
  樊寿德不仅流转了竹林,还花了14万元流转了2块面积共100余亩的经济林。按照每立方米600元的价格计算,杉树出售后可实现产值近20万元。
  为让经营者有其山,植树者受其益,务林者得其利,提高林业的集约经营水平,去年6月,常山县何家乡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该乡是个传统的林业大乡,共有林业用地6.7万余亩,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文图等村,因木材加工生意一直较好,林权流转早就存在。近年来,许多村民外出打工,乡里及时成立了林权管理中心和林权流转交易中心,引导村民进行林地、林权流转,实行规模经营。如今,许多抛荒山也重新披上绿衣,山上毛竹、杉树等到处可见。
  林权流转有利于把分散的山林集聚到企业和大户手上,促进林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文图村村民江小鸡花了近5万元承包了村集体800亩林地,并改造了部分低效林。江小鸡相告,到目前他承包的林地已实现产值100余万元。因为和村里二八分成,村里因此增收20万元。
  林权活了,村民乐了。石门坑村有一块200亩的林地,土质肥沃,被许多人相中。村民宋高锡相告,有五六户农户参与竞拍,最终他以10万余元换来了10年的经营权,准备种上杉树。“林权转让,好!”出让5亩林地的村民老赵说,“山地出让有钱赚,给宋高锡打工,一年还可多得1万多元。”
  说到林权转让的好处,乡干部许舵忍不住多说了几句,“现在农民贷款难就难在没有什么财产可以抵押,而林改后给发放的林权证则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全乡12个村的5621亩集体林林权进行了依法有序流转,其中,采用承包形式流转5312亩,拍卖198亩,租赁86亩,招标25亩。 (徐功富 余志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