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3版:浙江农作

黑木耳—稻轮作 一举两得

  黑木耳于8-9月接种,10月底至4月排场出耳;5月底-10月份种植水稻。
  露天栽培代料黑木耳
  生产工艺流程:备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排场-出耳管理。(1)场地要求。利用水稻冬闲田,环境无污染,日照时间长,有清洁水源,排灌方便。(2)耳床搭建。大田耳床用木柴或竹搭成,宽1.2-1.3米,高0.25米,横杆行距0.25-0.3米,耳床四周挖好排水沟,耳床内走道宽40-50厘米,耳床覆盖2-3厘米厚的稻草。(3)培养基配方。利用作物谷壳、玩具下脚料粉碎加工作为代栽黑木耳培养基质主要原料。(4)选用当地新科品种为当家品种,此品种单片、耳厚、耐泡、浸泡系数大。
  (5)管理规程。培菌管理-耳棒出田-排场见光-控湿(干干湿湿)-耳芽管理-采收-耳棒养菌-重复管理。
水稻栽培
  (1)选择品种,稀播壮秧。耳田晚稻应选择“浙优1号”、“浙优8号”、“粤优938”、“两优培九”等耐肥、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稻组合。黑木耳采收结束,适时播种。海拔在200-400米地区,一般4月底至5月下旬播种。播种前晒种,然后用“402”1500倍药剂浸种,防止水稻恶苗病。实行稀播壮秧,在一叶一心期施好断奶肥,移栽前施好起身肥。秧龄掌握在25-30天,超过30天的,需在秧苗针叶期喷施300ppm多效唑,促进秧苗矮化分蘖,提高秧苗素质。
  (2)废棒还田,合理稀植。废棒还田一般3000棒左右为宜,还田前预堆7-10天。水稻栽培密度以每亩1万丛左右为宜。
  (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给废棒及稻草还田的水稻大田施肥,要氮、磷、钾协调,避免施肥过量和过迟。采取“前重、中稳、后补”原则,掌握基肥50%、分蘖肥35%、穗肥15%的比例。浅水插秧,深水护苗返青,薄水发棵。当亩茎蘖数达到15万-17万时搁田。搁田宜重不宜轻,以控制最高苗和提高成穗率,促进根系深扎,增强后期抗倒能力。拔节抽穗期不能断水,扬花后湿润灌溉,收割前一星期断水。(4)综合防治病虫害。跟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防治期,选择高效、低毒、对口农药,及时防治稻蓟马、螟虫、稻虱、卷叶螟、纹枯病,预防稻曲病、稻瘟病,确保丰收。
链接:
  黑木耳——稻轮作,一水一旱,病虫害少,土地利用率高。废菌棒、秸秆还田有利培肥地力,提高水稻单产,水旱轮作还能解决食用菌连作障碍问题。每亩冬闲田种植黑木耳产量约650公斤,产值4万元,效益约2万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