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周刊

宁愿“草根监督”没事可干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委员注意到,近期曝光的政府机构公务员公费出国旅游、“公款按摩”等一些政府“胡作为”、乱花钱的事情,最初都是由网民发现、揭露和追踪的。曹委员认为:“这种全民监督的做法应该得到肯定。”这个说法想必人人赞同,但笔者更宁愿“草根监督”没事可干,如此方是我们这个社会之幸。
  笔者认为,“草根监督”是一种充满偶然性的监督。“草根”们从端坐在台上官员手边的香烟盒上、从“考察团”在国外活动的视频中,固然都能发现出问题,但取决于一定的前提条件:先得有那张照片、先得有那段视频。
  在“草根监督”之后,被监督的问题相应地得到了一一处理,“草根监督”所要的实际效果达到了,问题却仍然使人郁结:那些“草根监督”力所不逮的事情呢?
  当我们设立了众多监督机构却仍然谈不上健全的时候,“草根”以网络为监督利器,使一些原本,完全可以有惊无险的人和事意外地“翻了船”,不仅值得肯定,而且值得大书特书。但“草根监督”的威力越大,功绩越是斐然,越折射出官方监督机构的尴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一天,如果“草根监督”没什么事情可干,自动消失,才能说明我们的社会真正由法治占了上风。
  (摘自《南方日报》 潮白/文2009年3月11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