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周刊

母爱助脑瘫儿考上北大

  2007年,毕业于湖北省实验中学的丁丁以660分的成绩被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熟悉丁丁的人都说,这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除了丁丁,还有他的母亲。
  1988年,荆州。一场灾难降临在孕妇邹翃燕身上。由于医生的疏忽,造成胎儿宫内缺氧,出生时,宝宝一声不吭。所有人都劝邹翃燕放弃这个孩子,但她坚持抢救孩子,经常不吃不喝坐在保温箱前跟孩子说话,直到凌晨。她想起《诗经》里“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的诗句,树木倒下都能发一些声响,真希望宝宝也能如此,于是她给儿子取名“丁丁”。
  求医路上
  母子相伴
  在家,邹翃燕总是对着丁丁说话,不管他听不听得懂。“丁丁,妈妈现在吃饭,你看,奶奶做的菜多好看”。家里挂着五颜六色的气球,她经常抱着丁丁,指着气球说:“这是红色的,这是黄色的。”邹翃燕认为,这样可以不断刺激孩子的神经,帮助孩子认知外界。
  经过专家的测试,丁丁的智力没有问题,但是脑瘫儿的其他症状显现无疑,比如流口水,脖子直不起来等。两岁多时,丁丁仍不会走路。邹翃燕听从医生建议,让丁丁接受按摩治疗。一次遇上下大雪,邹翃燕骑自行车带着丁丁一不小心滑进了水坑里。泥泞中,她把孩子扶起来,自行车倒了;把自行车扶起来,孩子又倒了……当医生看到两个泥人来到面前时,对邹翃燕说:“这样差的天气就不要带孩子过来了。”“今天天气不好,我耽误了一次。明天下班晚,我又耽误了一次……我担心自己长此以往不能坚持下去。无论遇到什么事,我都会按点带儿子来按摩。”终于,丁丁3岁多时,学会了走路。
  独特的学习方法
  “丁丁,妈妈在
  洗碗,你帮妈妈看看
  天气预报,好知道明
  天穿什么衣服。”“妈
  妈,看了,晴天。”“什
  么温度呢?”第二天,
  丁丁再看天气预报
  时,复述时会加上一
  个温度。再过段时
  间,他能完整地将天
  气预报复述下来。
  没多久,邹翃燕
  又以要批改作业为
  由,让儿子帮他看新
  闻联播,然后“转播”
  给她。第一天,丁丁
  只能说一件事;一周
  后,丁丁能说两条新
  闻;几个月后,丁丁
  能将新闻联播复述
  下来。
  丁丁手脚不灵
  便,邹翃燕就和儿子
  一起比赛撕纸。渐渐
  的,丁丁可以撕出各
  种花样了。上学后,
  由于写字慢,丁丁的
  作业总也写不完,考
  试更是如此。为了不
  打击孩子的自信,邹
  翃燕跟老师商量,相
  同类型的作业少做,
  考试时丁丁可以延
  长20分钟。到了小
  学四年级,好学善问的丁丁在学习上和其他孩子无二样,考试不用再延时,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初中班主任张鹏说:“从教12年,丁丁是我遇到的最勤奋和坚韧的学生,而他的妈妈是最坚强和乐观的母亲。”
  丁丁告诉记者,运动能力不强的他总感自卑,妈妈就像一名心理咨询师,时时给他释放困惑和压力,“妈妈的字典里没有‘我’,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她都给了我这个儿子。”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邵娟/文 2009年2月1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