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上午8时左右,一辆中巴车行至陕西省西安市电子西街南山门站,一名肩挎笔记本电脑的20多岁小伙子上了车,小伙子双眼通红,不断打着哈欠。“坐我这儿吧!”一位六旬老人从座位上站起来。“不不不,这怎么行,你快坐!”小伙子一下子脸都红了。老人一边把放在座位前的两大包菜往外挪,一边坚持让小伙子坐下。
车上乘客很不解,这时老人说开了:我是闲得没事,早上出来锻炼身体,顺便买点菜回家。小伙子可能晚上加班,早上又赶着上班,看上去累得够呛,现在年轻人工作忙压力大,我自己的孩子也这样,做老人的也应该体贴年轻人。
老人的几句话,赢得了大家的一片赞许。让座老人姓陈,事后他说,给年轻人让座是受了女儿的“启发”。
2006年,陈老退休后,每天早晨都坚持从家慢跑到蔬菜批发市场,然后买些新鲜便宜的蔬菜坐公交车回家。没想到,有一天,竟遭到女儿的“批评”。
2008年7月的一天,女儿说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大致内容是:一些老人习惯早起锻炼身体后,买完菜再乘坐免费的公交车回家(持老年证或寿星证可免票),七八点钟,是大家上班高峰时间,老人此时上车后,年轻人一般都会让座,老人上下车动作缓慢,无形中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发帖作者呼吁“如果没有紧要事,老人尽量不要在上下班高峰期外出”。
听女儿这么一说,陈老认为也有道理。从那以后,陈老早起锻炼的习惯没有改,但他却开始经常给年轻人让座。
(摘自《华商报》2009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