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罗永祥 王星星
最近,台州市路桥区农民王兆保,接到了北京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寄来的通知书,他发明的专利项目——“房门门钩”成功入编《中国专利发明人年鉴》一书。
王兆保是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启明村村民,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的他,10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发明了“自动擦鞋底机”、“水塔限位开关”等10余项专利。同时,他的个人传略和专利项目也入编了《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精选(中国卷)》、《中国专利技术精选》等数十种权威刊物。发明成功是令人羡幕的,也是他非常快乐的。可又有谁知道,王兆保这位农民发明家,曾历经了多少坎坷,走过了多少不平凡的路?
家具“喝”水好痛心“逼”他去做发明梦
王兆保最初的发明灵感源于他自己家具店的进水。1995年,23岁的王兆保在椒江区下陈镇甲头村开了一家家具店。那年夏天的一个午后,狂风大作,雷雨交加,门外的积水顺着门底缝往里渗漏,房内定做的家具被雨水浸泡,他非常心痛。于是,王兆保反复琢磨,能不能给房门底缝做块既可挡风雨、灰尘,又不影响门的使用和外观的活动挡板呢?
喜欢琢磨的王兆保一有空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研究起这个“房门底缝调节挡板”。他把卖家具挣来的钱全部投入到这个“房门底缝挡板”的研究中,买来材料,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试验、反复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2月,王兆保的“房门底缝调节挡板”终于研制成功,还荣获了国际爱迪生发明金奖。
生活经验的积累创造发明的源泉
王兆保是个善于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他钻研发明的初衷都来自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我的这些发明都来源于生活,以简单取胜,把生活便捷化。”王兆保向笔者一一介绍了他的发明创造的原理。
为了减少人们上楼或进出房间的脱鞋和穿鞋的麻烦,王兆保就寻思着如何将鞋底刷干净,“自动擦鞋底机”就应运而生,并在1996年获得专利证书,更荣获了国际最高发明金奖。由于该项目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有企业愿出资80万元作为该项技术转让费。王兆保喜欢喝茶,干活时带着茶叶,但有时候干活的地方找不到茶叶,于是他发明了“可贮茶叶的茶杯”,茶叶可以藏在杯底的隔层,这样就方便多了。
“可调节冷热茶杯”、“杠杆移动式无级调节泵”、“钻攻两用机床控制装置”、“弯直两用喷枪”、“熨斗连体脚架”等等发明的创意,都来源于他对日常生活工作的思考。
发明人欲寻伯乐让产品进入市场
一搞起发明,王兆保就像着了魔似的。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其他的爱好,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他都钻在工作室里搞发明,他也因此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对此,家里人对他有怨言,同事对他不理解,朋友说他是傻瓜,但王兆保痴心不改,继续走发明之路。最近,他又有一项用于厨房洗菜槽的“下水塞件”专利项目正在申请发明专利。
如今,王兆保已拥有10多项发明专利。可王兆保并没有因发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因为他的发明没有一件真正被市场和企业接受。他也尝试过把自己发明的专利产品与市场接轨,“房门底缝调节挡板”与“自动擦鞋底机”等数项专利产品曾一度找到了合作厂家,但都由于种种原因中途“流产”了。
王兆保告诉笔者,现在,他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或企业能够和他合作,把他的发明成果真正应用到社会中去,造福于人民群众,也使自己10多年的研究成果不付诸东流。
面对困境王兆保没有停下发明创造的脚步,因为他坚信只要自己刻苦努力,总有一天总有一项发明会受到人们的亲睐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