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湿地连着你和我

  今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旨在呼吁人们关注河流流域,共同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蓄滞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也是孕育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能贮存和调节水资源,是水资源的“贮存库”;能改善水质和降解污染,是天然的“净化器”;能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是物种的“基因库”;能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是环境的“固碳器”和“调节器”;能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和矿物资源,是人类的“资源库”。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6590多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9%,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我省面积8公顷以上的湿地分布有5大类,湿地总面积2467775公顷,占全省区域总面积的22.7%。扣除水田后的湿地面积为1176664公顷,占全省区域总面积的10.8%。
  围绕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生态功能的目标,我省发出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编制并发布了《浙江省湿地保护规划》。全省已建有湿地及与湿地有关的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2个国家级、1个省级、5个县级),总面积27984公顷。按湿地类型可分为岩石性海岸(岛屿)湿地保护区、湖泊(池塘)湿地保护区、地热湿地保护区、淡水泉湿地保护区等等。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小区30个。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2个。
  尽管我省在湿地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恶化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主要表现为盲目围垦和过度利用,使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湿地水资源和生物资源过度渔猎利用及生物入侵,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城市化对湿地污染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上游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湖泊淤积等。因此,如何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性,认真分析我省湿地面临的威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能力,已成为湿地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必须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加强我省的湿地保护工作。
(省林业厅森林资源处 赵岳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