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冰冻雪灾,使我省渔业遭受巨创,损失高达3.75亿元,受灾县58个。其中,湖州、杭州等地甲鱼温室大棚、池塘养殖、越冬亲体受损较大,温州、台州、宁波等沿海地区海水网箱养殖、种苗设施受损较重。为让大家今年能够及时防范,日前,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提出以下措施,供大家参考。
强
化管理
早发现早防范早起捕
要密切注意气象变化,每天测定水温并做好记录,坚持早、中、晚巡塘(网箱),死鱼虾及时捞起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要注意观察水色变化和检测水体溶氧状况,水质变坏时及时更换新水、使用水质改良剂,同时注意尽量少拉网、动箱等容易造成鱼体损伤的操作。及时检修养殖设施,要检查大棚等保温设施和充氧、供暖设备,补充加温所需的燃料。
对已达商品规格、抗低温能力较差的大黄鱼、黑鲷、真鲷、美国红鱼、石斑鱼等养殖鱼类,要抓紧起捕,尽快上市。对需要继续养殖的鱼类,将网箱调整到适当深度。一旦出现长期低温并导致大黄鱼、真鲷等大批死亡,需紧急组织起捕,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积
极应对
调水质 降密度 避惊扰
(一)甲鱼越冬管理措施
严冬天气连续降雪导致积雪严重时,有时会压塌或损坏养殖甲鱼的温室。这时对已达商品规格要求的甲鱼,应尽快捕捉上市,未达要求的则尽时转移。移养时尽可能做到缩小温差,移养后养殖密度会大幅提高,应及时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水质的调控。要防止甲鱼因应激反应增强,以致内分泌失调而导致发病,可在饲料中添加1‰-2‰的维生素C、EM原露或产酶益生素等以增强鳖鱼自身的免疫力。
无法移养时,可采用全池覆盖多层塑料薄膜的保温措施。温室修复后应尽早用适合水温的新水替换原池的雪水,同时用1毫克/升漂白粉或2-3克/升的生石灰化水全池遍洒1次。加温时要注意不可过快,要逐步提升水温。鳖鱼恢复正常吃食后尽可能投喂高一档次的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1‰-2‰的维生素C、EM原露或产酶益生素等以增强鳖鱼自身的免疫力。
要强化供暖保温、电力、充气设备,备足加温所需的燃料和养殖饲料,确保温室内水温达28℃-30℃。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池水水位应加至最高,一般稳定在1.5-2.0米,保证池底水温稳定,不可忽高忽低,发现水位下降应马上补充新水,以保证底层水温4℃-8℃为佳;(2)保持水面干净,不要有水生植物、杂草等杂物残留。若池面结冰,必须尽早破除冰面增氧;(3)亲鳖越冬池应远离有噪音的场所,禁止骚扰、捕捉、运输等。
(二)海水网箱养殖越冬管理措施
对已达商品规格、抗低温能力较差的养殖鱼类要采取上文所述的早起捕措施。对需要继续养殖的鱼类,需要将网箱调整到适当深度,并采取以下措施:(1)由于长期低温,养殖鱼类摄食下降,体质弱、抵抗力差,一定要保证养殖环境的安定,尽量少动网箱。(2)在天气晴朗、温度稍高、鱼类摄食欲望强烈的情况下可以适量投饲,避免养殖鱼类长时间停食造成能量消耗过大、体质减弱、免疫力低下。(3)鱼体摄食和生长稳定后,及时清点箱内存活鱼体数量,并进行并箱、清理。对苗种缺口较大的生产单位,要尽早与种苗供应单位取得联系,及时调剂补充鱼种,确保苗种供应。
(三)鱼塘虾池越冬管理措施
⑴保持稳定高水位。在寒冬季节要加高池塘水位,增加池水容量,既可保持水层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维持池塘水质条件。通常应保持在1.8—2.0米。当发现低干水位10—15厘米时,就必须加注新水。
⑵调节好池塘水质。可采取每隔半个月泼洒一次水产专用消毒剂或水质改良剂,瘦水池可作施肥处理。
⑶适当降低鱼类养殖密度。让在鱼种越冬池和成鱼暂养池中,因鱼群密度较大发生缺氧损失鱼量现象。
⑷调节投饲量,增强鱼类的体质。鱼种个体小忍受不良环境的能力会较差。因此,在越冬期间适宜补充投喂精饲料,促进鱼体丰满度并强化体质。一般以投喂优质粉状或颗粒合成饵料。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情况而定,连续日照与晴天,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鱼类活动增强,日投饵量为鱼体重0.5—1%左右。
病
害防治
重监控 早储备 多消毒
(一)做好病害和渔业污染事故监测。一旦发生雪灾或冰冻天气,全省各个病害测报点要按照“定点现场观测、病情预报通报、现场诊疗指导、实行群防群治”的原则,做好病害监测和防治。此外,冰雪融化,还容易发生渔业污染事故,所以要做好对受灾池塘(网箱、温室)重点监控,加强对大宗养殖品种的常规性、多发性疫病和渔业污染事故的监测,一旦发生,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二)做好防疫物资储备。雪灾冷冻发生后,养殖鱼类易发生水霉病、小瓜虫病和细菌性疾病,要做好水质改良调控、消毒和治疗等疫病防治物资的储备工作;(三)进行水体消毒和鱼体消毒。对网箱养殖鱼类,受到灾害影响的网箱养殖鱼类,在水温回升后,易发生各种细菌性疾病,需要进行水体消毒和鱼体消毒。水体消毒,可在网箱周围吊挂含氯消毒剂的袋子;鱼体消毒则用药浴法,可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溶液浸洗鱼体。
(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黄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