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奶牛场标准化建设提速

到2010年,基本实现规模化养殖、合作化经营

  本报讯 (记者 陈小平)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提出要加快推进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小区)建设,促进我省奶业平稳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保障市场供应。
  受三鹿奶粉事件影响,目前我省奶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农牧结合、健康养殖的要求,加快推进存栏3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小区)建设,引导奶牛散养户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集聚。鼓励规模养殖场(小区)以收购、代养、托管等方式,接纳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的奶牛,扩大养殖规模,鼓励现有存栏50头以下奶牛的养殖业主进养殖小区养殖,鼓励奶牛养殖小区组建合作社。到2010年底,力争基本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合作化经营,促进奶业发展方式转变。
  为此,省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将加大对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小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养殖场(小区)标准化牛舍、挤奶机械、贮奶设备、排泄物综合利用和处理以及防疫、水、电、路等设施建设进行补助。《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省财政支持省、市和奶牛重点生产县(市、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购置相关检测仪器、设备和开展专项抽样检测。对现有服务于散养和小规模奶牛养殖业主的经营性奶站进行专项整治,对清理整顿中停业的奶站或经整治达到规定要求的奶站,省财政给予一定补助。《通知》要求,建立生鲜牛奶保护价收购应急机制。从2008年9月15日至12月31日,凡省内乳品加工企业,按不低于当地政府确定的保护价收购省内奶农投售的合格生鲜牛奶用于加工奶粉的,财政每吨补贴800元;对乳品加工企业因收购合格生鲜牛奶所需的贷款,按照相关规定由中央财政给予贴息,贴息期限暂定为2008年10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贴息率为3.105%。
  据了解,省工商部门前不久也推出了促进奶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乳制品企业商标战略、推行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等7项举措,加大了对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的环境友好型乳制品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强强联合等方式,加快集团化、集约化进程,整合加工资源,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全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