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蚕桑村”问计

  吴海平 潘美良
  国际金融风暴越演越烈,茧丝行情低迷,蚕桑生产出现了较大困难。蚕桑产业如何破“瓶颈”、求发展?近日,我们再次来到联系点临安市乐平乡七坑村,问计于农。
  七坑村党支部书记严国成介绍说,蚕桑是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2007年该村饲养蚕种3220张,蚕桑总产值41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人均蚕桑收入4531元,占村民人均收入的46%。七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蚕桑专业村。“在你们提议下,我们年初成立了蚕桑专业合作社,并尝试推广方格蔟,提高茧质。村蚕桑专业合作社与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乐平丝厂实行社企联合,丝厂以每担鲜茧不低于1100元的保护价收购,今年春茧比周边地区每担高出215元呢!”严国成说,“可是目前保护价只实行了春蚕一季,加上方格蔟推广比例不高,种桑养蚕效益不高,农民养蚕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村委主任陆载学补充说:“蚕桑产业需要集体加大投入,但七坑村集体经济很薄弱。今年为了推广方格蔟,村里投入近10万元资金,还是村‘两委’干部填付的。”“不过,困难是暂时的,目前的困境肯定能打破,村‘两委’最近还专门作了研究。”临安市蚕桑站站长张科良说。他介绍了七坑村下阶段的蚕桑发展工作设想:一是转变蚕农的思想观念,引导蚕农加快老桑园优化改造步伐;二是继续加强培训引导,加快方格蔟推广步伐;三是桑园套种间作蔬菜,饲养桑园鸡,利用桑枝条培育食用菌等;四是规范蚕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和管理,为蚕农提供更优质、更到位的服务。
  “除了抓住蚕桑这个支柱产业外,还要积极推行生猪生态养殖模式等,促进村级经济发展。”严国成补充说。
(第一作者系省农业厅经作局副局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