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蝗虫:有人爱吃有人会养

规模化养殖30亩地,年效益20万元左右

  本报讯 (见习记者 俞清)说起蝗虫,许多人会深恶痛绝地与“蝗灾”联系起来。建德市乾潭镇罗村村的村民赖银水却化害为利,将蝗虫端上了“美食家”们的餐桌。成熟后的蝗虫价格堪比高档海鲜,每公斤最高能卖到160元,一年下来有好几万元的收入。
  据了解,以前在我省也有人养过蝗虫作饲料蛋白添加剂,但养殖食用蝗虫还是个新行当。有一次,赖银水去东北出差时吃到炸蝗虫,看到一盘小小的蝗虫竟然要卖三四十元,“吃蝗虫还真是个新鲜事,在我省没听说过有人养殖,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商机。”2008年初,他从当地农民那里承包了30亩土地,成立建德市农业经济开发食用昆虫养殖场,并搭起了3个养殖棚开始养殖蝗虫。第一年他养殖蝗虫1000多公斤,每公斤平均价格100元左右,产值达10万元。从此,赖银水的电话成了热线,有客户隔三差五打来电话求购食用蝗虫。他告诉记者,蝗虫一年能养3季,如果养得好两季就能收回成本。进行规模化养殖,30亩地一年能产出7500至1万公斤的蝗虫,效益在20万元左右,只要一两个工人就能实现管理。
  这些蝗虫全部养在用纱网制成的大棚里,不会飞出来,更不会给当地的农业带来危害。目前养殖食用蝗虫市场需求比较大,有的甚至出口国外。随着需求的扩大,赖银水打算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00亩左右,这样一年产值就能达到上百万元。
  目前,在我省还有不少农民像赖银水一样跳出传统,创新项目,搭上了特色养殖的“顺风车”。建德市大洋镇下徐村范义聪就靠养殖黄粉虫致富。黄粉虫就是大家俗称的“面包虫”,脂肪、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30%和50%以上,是理想的动物饲料。忙碌时,范义聪每天要往杭州、台州等地的石蛙养殖场、花鸟市场送50多公斤幼虫,每公斤价格十五六元,利润8元左右,加上卖蛹的收入,效益相当不错。她还建立了建德市海义昆虫养殖场,带动当地村民养殖黄粉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