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慧
我们岱山县岱东镇磨心村的那些路,和村里的父老乡亲一起,见证着改革开放30年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推开我家阳台的门,就能看到那条路。上世纪80年代末,我还在读小学,它只是一条只容一人而过的田埂。有时候我和小伙伴怕迟到,抄这条小路去上学,天气晴朗时还好,遇到下雨和刮风总有那么几个人跌到田里去。村里的大路,也只是一条稍微宽一点的泥路。我小学毕业时,学妹学弟们依然踏着我们走过的小路,吃力地上学。
后来,我离家去外地读书了。放假回家,看到村里的那条泥路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宽阔的柏油路,沿路还种了许多行道树,早晨能看到村里几个老人沿着路在跑步,晚饭后散步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接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多了,村里人往外跑的也多了。
2004年开始,乡村康庄工程开始红红火火地上马,村民们看到眼前的这条柏油路加宽了,有些村民还自发把屋后的石头路也修成了水泥路。于是,村里人雨天走路也不沾泥了。
如今,公交车开进了这条柏油路,即使住在偏僻路段的村民们也能在家门口上车去城里了。村里有人还买了小轿车,舒心地开在那条路上。
我们村里的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