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渔船越换越现代渔民越干越悠然

  见习记者 陈卫梁
  眼下正是出海捕鱼的好时节。近日,记者在椒江海门港口看到,一艘艘装备精良、气势宏伟的渔船,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前往东海收获今年最后一餐“盛宴”。
  今年62岁的项仙富是浙椒渔7061号渔船的“船老大”,有着40多年海上捕鱼的经验。他悠然自得地坐在驾驶舱内,打开雷达开关、电子海图、彩色探鱼仪、GPS导航等设备,附近渔船的位置很快出现在显示屏上。项仙富的渔船也即时出现在省海洋指挥中心的监督系统上。
  提到过去的木制机帆渔船,仍让这位“船老大”感叹不已。项仙富告诉记者,过去他们只能在台州大陈岛海域附近捕鱼,一般3天左右就要回港,船上唯一的电器是一台红灯牌收音机,“了解海上天气情况全得靠它”。由于船上空间较小,几位船员只能挤着睡在不到4平方米的舱板上,到了冬天大家都冻得发抖。
  现在的钢制渔船,不仅装置了卫星定位监控、GPS导航、彩色探鱼仪等现代化设备,而且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等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每位船员都有各自宽敞的铺位。“现在和过去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啊!”项仙富说。据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员介绍,目前我省已有11680艘60马力以上渔船安装了AIS渔船防碰撞系统设备,有效防范海上碰撞事故,提高渔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船开了没多远,项仙富来到甲板上,挥动着手臂开始整理渔网。他告诉记者,当年的渔网都是由棉麻做成的,通过围网的方法来捕鱼,捕鱼效率低。1990年,他贷款200多万元购买了一条130万吨的钢制渔船,马力达到了540匹。现在捕鱼的方式和以前大不一样,采用两条船拖网的方式捕鱼,效率高多了。“以前只能在近海捕鱼,现在可以开到远洋去捕鱼,捕到的鱼虾品种、数量当然更多。”
  据悉,1988年以来,我省不少渔民加快船只更新,调整产业结构,开展远洋捕捞作业,海洋捕捞实力空前壮大。如今,我省远洋捕捞船队航迹已遍布全球各主要捕捞渔场,产量、效益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去年我省渔业产值达450.52亿元,比1978年增长128.46倍;今年渔业产值预计为480亿元,将比上年增长6.6%。
  项仙富现已成为台州市椒江海洋与渔业公司江滨分公司的一位渔民社员。他告诉记者,渔业按市场化方式销售后,渔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渔民每人每年收入七八万元肯定是有的,比在城里打工好多了!”去年,他已经在椒江市区买了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房子,加上装修总共花了90多万元。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现在两个孩子已经成家,工作都很稳定,我再干一年也要退休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