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通讯员 骆健民
2008年即将和我们挥手告别。这一年,是我省农机化快速促进的一年,农机装备结构稳步改善的一年,农机质量安全管理切实加强的一年,也是农机服务社会化有效推进的一年。一串串数字,饱含着全省农机人的心血和汗水,也记录着我省农机化发展的坚实脚步。
关键数:48845
——新技术新装备更多了
这一年来,我省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作业环节补贴政策和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装备新技术。全年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9亿元,落实农机作业环节补贴资金5225.8万元,落实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资金1700万元。全年新建农机化示范区9个、示范基地38个,新增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耕作机械等各类农业机械48845台(套),新增农机原值达到4.83亿元。
在这些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上,有三个领域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水稻机插秧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全面开花、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今年全省新增插秧机809台,完成水稻机插作业面积53.8万余亩,比上年增长150%;建立规格化育秧点3321个、机插示范点2268个,分别比上年增加2423个、856个。二是油菜机械化收获有了长足进步。今年我省首次将油菜机收纳入农机作业环节补贴范畴,全省共建立油菜机收示范点137个,完成机收面积3.18万亩,增幅达251%。三是农业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今年全省设施温室达到2.4亿多平方米,节水喷滴灌设备2.84万套。
关键数:70.8%
——农机安全监管更到位了
这一年来,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把加强农机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农机事故的发生。
尤其可喜的是,今年我省在构建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方面成效明显。全年新建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12个,全省警务联络室总数达60个,其中市级4个、县级56个,占县级应建数的70.8%。
同时,我省还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扁形茶炒制机等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检,督促企业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加强农机产品质量投诉体系建设,全年共处理农机消费维权投诉案件50余起,有效维护了广大农机手的利益。
关键数:308
——农机社会化服务更健全了
这一年来,我省以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全年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12家,使我省的农机合作社总数增加到308家,这些合作社今年实现农机跨区作业收入1.46亿元。
为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我省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在财政补贴上予以倾斜,在项目建设上进行结合,不断改善它们的发展环境;积极鼓励基层农业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等,利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式入股,组建灵活多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灵活多样的农机服务模式。重点发展“能人”带头型、部门领办型、业主投资型三种组织形式,重点推广“托管式”服务、“菜单式”服务、“全程化”服务三种服务模式,不断拓展合作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实现了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了农机化带来的方便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