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以来,开化县共建设阔叶树林木采种基地11505亩,营造各类珍贵用材林1500余亩。这为加快该县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优化,进一步挖掘林地生产潜力和林业多重效益打下了良好基础。
——科学规划,明确目标。开化的珍贵树种培育,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以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乡土树种为主,主要分布在立地条件好、交通便利的低山缓坡丘陵地带和农民房前屋后的一些闲散非规划林地中。实施主体主要为国有单位和一些具有战略投资眼光的林业大户。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规划到2015年,全县建成以南方红豆杉、毛红椿、光皮桦、红楠等为主的珍贵用材树种2万亩。
——科技支撑,力求实效。多数珍贵树种生长缓慢,如果没有把好种植关,其影响不是二三十年,而是五十年、上百年以上。为了加快苗木良种化进程,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自2002年以来,由开化林业开发公司承建的1.15万亩阔叶树采种基地项目正式立项并实施,通过5年集约化经营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共采集红楠等珍贵优良种子2000多公斤,培育珍稀良种壮苗100余万株。特别是开化县林场,通过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林学院合作,先后营建了毛红椿85个家系,光皮桦160个家系和杂交组合试验林,现已筛选出一批光皮桦优良家系和杂交组合,并开始生产种子。
目前,在开化,“一杉独秀”的造林习惯逐步得到了扭转,阔叶树发展、“杉改竹”及毛竹造林、大径材培育等成了近些年绿化造林的新亮点。在全县营造的近3万亩林业基地中,木荷、枫香等阔叶树就有5000余亩,其中南方红豆杉、光皮桦、毛红椿、红楠等珍贵用材树种近千亩。
——示范引导,逐步推广。珍贵树种经济价值高,发展前景好,但由于培育技术要求高、投资大、见效慢,对于一直以来种惯了杉、松、柏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林农而言,迅速推开难度较大,也不可行。为此,开化林业部门按照典型示范、逐个试点、分步推进的办法,首先选择在县林场、县林业开发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现代林业发展意识、技术力量强、资金投入有保障的国有单位中开展试点。在树种选择上,重点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培育经营对象。试验示范林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后,开化立即组织各乡镇林业技术员、林业重点村的主要干部、林业经营户到实地参观、召开现场技术培训会,激发了他们营造珍稀用材树种的积极性。如今,大溪边乡、池淮镇等地也相继建起了面积上百亩的毛红椿等珍贵用材林基地。
——政策推动,加大投入。为缓解经营主体投入不足的矛盾,县林业部门积极采取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在项目安排上优先列项。几年来,包装申报并实施了包括阔叶树采种基地、珍贵用材林造林等在内的一批示范性重点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260万元,建设高标准珍贵用材林示范基地1500亩。二是在采伐指标安排上重点倾斜。结合森林、林木、林地流转,对以培育珍贵用材树种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流转大户,优先安排采伐指标,并派专门技术人员结对跟踪,全程提供技术服务,确保建设质量。三是在造林补助上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行珍贵树种造林与一般商品林造林分类分档补助,一般杉松木造林和常规阔叶树造林,按每亩30-150元标准补助,茶叶、毛竹等造林按每亩150-300元补助。而对珍贵用材树种造林,除项目经费外,验收合格,则按每亩100元左右的标准予以补助。同时,县里还专门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对珍贵树种的良种繁育、试验示范林建设、科技推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