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芳
回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探亲,我特意从老路走,想看看传闻中的“葡萄村”。下了高速公路,转到乡村水泥路,只见路两边一排排的水泥葡萄架几乎望不到边,葡萄面积大概有3000多亩,虽然葡萄早已采完,葡萄叶片有些稀落,但仍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1993年,大桥镇江南村青年农民朱屹峰捕捉到种“滕稔”葡萄可以致富的信息,便从金华购进100株葡萄种苗,在他的3亩承包地上试种。村党支部冒着风险,给他免去了粮食定购任务和田间灌溉费,村党支部书记还为他提供贷款担保,鼓励他大胆去做。功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3亩葡萄亩产1600多公斤,亩均收入超过1万元。朱屹峰劲头更足了,他大胆地引进连专家都说不可能在南方种植的美国红提、青提和早红提等葡萄新品种,并首创简易连栋大棚和小拱棚避雨栽培技术。通过3年的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改进,美国红提亩产达2000多公斤,亩均收益2.7万元。
1998年,我省率先放开粮食购销市场,鼓励农民发展效益农业。江南村党支部决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同时鼓励朱屹峰争当科技明白人、管理内行人、致富带头人。朱屹锋不光自己的葡萄园越种越好、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还毫无保留地向村民提供优质葡萄种苗和专业技术培训,免费为村民诊治葡萄病虫害,领头创办葡萄专业合作社,让村民跟着一起富起来。如今,江南牌葡萄已成为浙江名牌产品,江南村葡萄基地是省优质葡萄基地、省林果特色基地。目前该村种植葡萄8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7.3%;。2008年,仅葡萄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万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90%左右。
江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高效“葡萄村”。它的兴起和发展,靠的是科技创新致富带头人,更靠的是村党支部作坚强后盾。
(作者系省农业厅审计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