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龙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2008年翻一番”。省委《实施意见》更加具体地要求,“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0元”。如此量化农民未来的增收目标,上不封顶,下必保底,充分体现了中央、省委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经济社会要发展,亟须破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增收难题;而在发展目标中量化其增长指标,则是一条政策底线,最具政策约束力。
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3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2007年达 8265元。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4.7%,比去年同期低6.1个百分点,实际增速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低点。多年来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基数逐年扩大,增收难度必然会加大。因此,要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创业创新战略,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首先要增强信心,迎难而上。既要清醒地看到农民增收所面临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又要充分认识逆境中蕴含的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年终总结,当前要好好地理一理:影响本地区农民增收的难点和瓶颈在哪里,应该在哪些方面狠下功夫,现在就要着手谋划明年农民增收的计划和举措。
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长,要问需于农、求计于农,多措并举、科学发展。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出口、消费、投资这三驾马车中,当前特别要重视发挥投资的作用。要结合“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研究提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项目,比如标准农田、村庄整治、水利设施、林区作业道、标准渔港等等;还要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等,“近保稳、远促调”,与农业转型升级相协调,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