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张健康)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我省首个以增加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公益性专项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日前成立。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的绿色碳基金。该专项采用谁投资谁受益的模式运作,计划用3年时间,营造10万亩碳汇林,以吸收二氧化碳,补充人们对氧气的需求。
据介绍,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个过程就叫林业“碳汇”。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木材,将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和释放1.62吨氧气。
上述专项由温州市林业局、温州木材集团公司、苍南县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顺泰木业公司、永嘉县原野园林工程公司和温州市中碳林业建设开发公司共同发起,首笔资金1560万元。今后该专项将继续接受企业、团体和个人捐资造林。
目前,该专项已在永嘉、文成、泰顺、苍南、平阳、瑞安、乐清、瓯海、鹿城等9个县(市、区)落实了15个碳汇造林项目区,总投资7500万元。计划用3年时间,在交通干线两侧抛荒地、城镇周边地区、风景区、贫困山区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区等地,营造生物质能源林、速生工业原料林、风景林、通道景观林、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等10万亩碳汇林。
据悉,一辆排量为1.6升的小轿车,每行驶3000公里就要排放1吨二氧化碳。温州市10万亩碳汇林全部造好的话,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有望达到15万吨以上,相当于2.6万多辆1.6升小轿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据了解,对建造碳汇林,国家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是在2000年至今是荒地的地方造林;只能轻度开垦,不能破坏原植被;林木以就地取材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温州市可供碳汇造林的宜林地充足,达90多万亩,适宜碳汇造林的乡土树种有1200多种。该市碳汇林以桉树、杉树、柳杉等速生树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