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保增长莫忘“三农”

  一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绘就了明年的经济蓝图。“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被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
  2009年,政府无疑将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如何将“三农”作为重中之重,需要着眼根本,精心谋划。
  今年继中央出台4万亿元投资方案后,各地纷纷宣布今后几年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但从数据分析,大量投入依然将集中于非农领域,鲜有将“三农”作为重点的。少数省份因发展重心在城市,一时忽略农村尚情有可原,但一些农业大省也不将农村作为投资重点,只能说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了。
  开展新农村建设已有3年,政府对“三农”的投入确有增加,但与城市相比,广袤的农村和广大的农民在公共财政分配中所占比重依然明显过低。据发改委数据,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水、电、路、气的总投入为322亿元,还不及中石化一家企业得到的政府补贴。
  从国际经验看,在农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中,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巨额投入,会大大拉动经济的增长。1994年,日本政府投入6.01万亿日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农业经构调整;1970至1980年的10年间,韩国政府投入2.75万亿韩元,兴建农村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能源体系。实践证明,这些投入都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相比之下,我国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过低,仅为所需资金的十分之一左右。
  在现阶段,要真正撬动内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一方面,我国对“三农”建设的欠债太多,投入本身就是投资所需;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所用原料也大都是就近所产,加大投资既可为农民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又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无论从农村本身的发展还是从保增长的需求来看,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都将是最为有效的投资,切不可在投入时让“三农”这个重中之重变为可轻可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