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葛勇进) 在安徽歙县有一个世人皆知的“温州村”,该村98%的人口是40多年前从我省温州移民过去的。改革开放30年来,他们凭着敢闯敢拼的精神,用双手将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建设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7548元,远远超出当地平均水平,创造了从贫困村到黄山首富村的奇迹。
日前,记者随全国农民报采访团走进了移民村。该村村委会主任黄益领回忆说,1960年,年仅7岁的他随父母从温州老家来到这里,只能居住在简单搭建的茅草房中,终年辛勤劳作,过着贫穷的生活。到1978年,全村还是清一色的茅草房,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元,远远低于当时全县人均132元的水平。
改革开放后,这些温州移民敢闯敢为,努力寻找致富路。他们改变了当地种山芋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创办起了粉丝加工厂,成立了华英粉丝协会,申请注册了华英牌商标,去年仅粉丝加工一项全村人均收入2007元。村党支部书记庄兰豪率先从外地引进了5000羽优良蛋鸡种苗,带动全村迅速掀起了蛋鸡养殖热。目前这个村已成为黄山市最大的蛋鸡养殖专业村,最多时全村一年饲养蛋鸡20万羽,日上市鲜蛋10多吨。该村又成立了养殖专业协会,为会员提供“一条龙”服务,协会会员由最初的34户发展到了现在的442户。现在村民养殖业人均收入达3600多元。
富起来的“温州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安到了家家户户,水泥路通到了各家门口,不少人还买了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