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今天用四个整版,向读者朋友推介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气象等方面冬季防灾的举措和技术,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及早动手、未雨绸缪,把各项防灾措施落实到位,将雨雪冰冻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像今年年初这样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今冬明春还会卷土重来吗?全球气候反常,老天变幻莫测,雨雪冰冻至今还是一个变数。我们抗御自然灾害,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日落空”;宁可把灾害设想得严重一些,把各项预防措施准备得充分一些。有了预防,就能应对自如,抗灾减损;没有准备,就会应付失措,雪上加霜。
要预防雨雪冻灾,首先要切实做好灾害的预测、预防、预警工作,加强领导、健全队伍,制订预案、明确职责,备足物资、畅通信息,防灾抗灾队伍在任何时候都能叫得应、拉得出、打得响、斗得赢。
要预防雨雪冻灾,就要加快、加强设施农业建设,精心呵护越冬作物、竹木花卉、家畜家禽等等,保证其安全过冬,尽可能减少冻害损失。要查漏补缺、加固加强,确保交通、通信安全、畅通。更重要的是要把关爱民生放在第一位,切实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用无涯爱心送去无限暖意;还要作好充分准备,即使大雪封山十天半月,也要让山区群众有饭吃、有洁净水喝、不挨冻。“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严加防范,就一定能够夺取防灾抗灾的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