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出了问题,鸡蛋也有问题,不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猪肉有没有问题。”为打消上海“马大嫂”们的疑虑,日前,浙江青莲食品有限公司邀请了上海普陀区的30多名“马大嫂”来到公司,让他们亲眼看看“膳博士”猪肉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鸡蛋出问题的原因在于鸡吃的饲料,那么‘膳博士’猪吃的是什么饲料?”“马大嫂”问题一抛出,青莲公司总经理助理金爱明就接了上来:“为从源头控制猪肉安全,我们不仅自己建立了无公害养殖场,外购生猪也全部来自无公害养殖基地。我们基地养殖场和青莲养猪合作社饲养的每头生猪都戴有编码耳标,生猪进入屠宰场时,先得接受一系列‘体检’,合格的才有资格屠宰,编码和检验信息同时输进追溯系统,等于每头猪都有一张‘电子身份证’。”
168米的透明参观通道,可以清楚地看到生猪的整个屠宰过程。上海“马大嫂”张巧双仔细看了屠宰车间,她说:“菜场上肉摊很多,但我从来都是买‘膳博士’猪肉,今天看到屠宰车间这么干净,我的选择没错。”“要吃上好猪肉,还要让生猪享受好。”青莲公司解说员陈琳说,“生猪处于紧张状态下屠宰会影响肉质,因此在屠宰前,我们会先让生猪听音乐,洗个温水澡,让猪彻底放松,这样屠宰出来的猪肉品质会更好。”
亲眼看了屠宰场后,上海“马大嫂”们中午吃“全猪宴”时也更放心了。当飘着阵阵肉香的猪头端上来时,她们都惊异地说:“这跟我们30年前吃过的猪头一样,原汁原味。”
(马晓燕 廖志彬)
守“土”有价 生态致胜
遂昌“原生态鸡”俏销杭城
日前,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收到了自全村推广“原生态养殖法”以来的第一笔大订单——杭州龙井草堂餐饮有限公司包销该村土鸡的协议:该公司每年向村里收购7000只至1万只土鸡,按养殖年数、公母鸡,每公斤单价100元至160元不等。而此前,黄泥岭鸡每公斤的零售价还不到80元。
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黄泥岭村一直是遂昌县的贫困村,2007年,这个只能依靠渡船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小山村人均收入还不足3300元。今年3月,遂昌县委书记葛学斌在该村调研时发现,当地村民有养鸡的传统,便提出了引导农民采用“原生态法”批量养殖纯种土鸡的建议。“土鸡养殖早已不是新兴产业了,想要后来居上,就必须采取差异化竞争。”葛学斌说。所谓“原生态养殖法”,就是采用传统的“母鸡孵小鸡”方式,在养殖过程中既不使用孵化箱,也不喂食人工饲料,而是以原始的放养为主,将稻谷、玉米、小虫作为鸡的主食,使鸡肉品质达到最优水平。
有趣的是,随着“原生态养殖法”的普及,过去不少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因素,如今都转变成了优势。“比如渡船,现在就成了我们保持‘原生态养殖’的第一道关口,病鸡和其他品种的鸡,还没上船就已经被负责质量把关的船员检查出来了,根本进不了村。”黄泥岭村村委会主任傅方林说。“把鸡养大并不难,但要得到省城顶级饭店的订单可并非易事。”傅方林拿出一本《养殖过程全程记录册》介绍说,在黄泥岭村,每个养殖户的墙上都挂着这样一本特殊的“账本”,里边详细记录着鸡蛋开孵时间、小鸡出壳时间、喂养何种食物、防疫情况、出栏时间和单价等等,甚至连小鸡由哪只老母鸡孵化,都详细可查。“一旦某批鸡出了问题,可以直接查到农户。”
目前,黄泥岭村共有96户村民饲养土鸡,年可出栏土鸡近万只,仅此一项,今年户均就可增收1万多元。
(崔璀 郑水松 林庆雄 毛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