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棚栽黄瓜的生理病害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与品质。因此,及时识别与防治黄瓜生理性病害非常必要。
畸形瓜
症状与病因:(1)弯曲瓜。长型果品种易形成弯曲瓜,严重时不具备商品价值。生理原因多与营养不良、植株细弱有关,尤其在高温或昼夜温差过大过小、光照少的条件下易发生;后期水分供应不足,或病虫危害,均可形成弯曲瓜。(2)尖嘴瓜。果柄附近粗、顶端细。单性结实力低的品种受精不良时形成尖嘴瓜。(3)细腰瓜。果柄基部和顶端正常,中间部分缢缩,属于营养和水分供应不均衡造成的。(4)大肚瓜。瓜条前端部分肥大,而中间及基部反而变细。这是由于雌花受粉不充分、受粉的先端肥大、后期营养不足、水分不均、中间及基部发育迟缓而造成的。
防治方法:发现畸形瓜应及早摘除,以降低营养消耗;注意棚室内温、湿度的调节,肥水供应要及时均衡,避免发生生理干旱现象;叶面多喷洒一些植物调节剂,如“绿风95”等。
苦味瓜
症状与病因:由于苦味素积累过多造成瓜条味苦无法食用。除了品种关系,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特别是一次性施氮过多,易出现苦味瓜。其它原因包括:气温高于32℃以上,致同化能力减弱,损耗过多,营养失调;土壤过于干旱;光照少,地温低,水分养分吸收受抑。
防治方法: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提倡施用有机农家肥与沼气肥;及时浇水,防止干早;控制温度,避免高温、低温出现;选用不易产生苦味瓜的品种。
花打顶和化瓜
症状与病因:花打顶即开花后瓜条停止生长。另外,低温和高温妨碍受精,产生化瓜。此病多发生在结果初期,棚内高温干早,尤其是土壤干早、肥料过多或土层潮湿时都易发生沤根,从而导致根吸收能力减弱,导致黄瓜出现花打顶或化瓜。
防治方法:及时松土,注意水肥管理。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15℃左右;合理密植;阴天低温时,可进行叶面喷肥;适当通风,可进行二氧化碳施肥,促进同化物质积累,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低温生理病害
症状与病因:遇低温,轻者叶片黄白色,如持续时间长,植株表现不发根或花芽不分化,较重的叶面出现水渍,斑点、皱缩、卷曲变小、萎蔫、甚至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耐低温品种;苗期采用地膜覆盖;在棚室上加盖双层草帘;熏烟或临时补温。定植前有意识地进行低温锻炼,间断性地降低苗床温度,每次0.5~1小时左右,持续5~7天;也可喷500ppm的链霉素来防治此病。
(汪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