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俞廷尚通讯员 王波)一种将竹材分解并重新组织,加以强化成型的新型人造竹地板,近年来在欧美市场颇受欢迎。令人惊叹的是,这种竹地板是利用不起眼的小径毛竹和残损竹加工而成的。而在其中发挥神奇功效的是一种被称为“重组竹”的新技术。该技术的开发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切削加工模式,提高了小径、残损毛竹的使用价值,为毛竹的综合开发提供了一条新出路。
龙泉是我省第二产竹大县,当地有竹加工企业近70家,过去一直以生产竹胶板、竹地板为主。竹胶板加工的毛竹利用率不高,且工艺简单,产品附加值较低。而竹地板对毛竹原材料要求苛刻,必须是胸径30厘米以上的成年毛竹。去年底,在龙泉挂职的浙江林学院教授、竹类专家金爱武几经努力,从安吉引进了重组竹生产技术,使龙泉竹产业得到提升。
据从事竹加工多年的鑫源竹制品公司经理蔡建龙介绍,重组竹就是利用碾搓设备将毛竹“洗牌”,分解为横向不断裂、纵向相交错的竹束,然后通过胶合、热压技术使其完成重新组合。该技术的引进,大大降低了原材料的门槛。无论是过去只能做鱼竿、扎篱笆的杂竹,还是其他竹加工产生的下脚料,甚至今年初被大雪压破爆裂的毛竹,都成了宝贵的原料。另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竹末可用来烧锅炉,为流水线提供热量,而刨下来的竹青可以做凉席,这使得毛竹综合利用率提高到了90%以上。
重组竹技术的应用,使加工企业彻底摆脱了传统竹胶建筑模板、竹地板、竹凉席拉丝的“老三样”产品结构,开发了涉及家具制作、室内及车厢装饰等领域的多种产品,全面提升了竹产品的附加值。重组竹虽然用的都是低质竹材,但产品质量一点不含糊。其制作而成的地板,强度高、密度大、保质期长,1平方米重组竹的市场价为110元,比普通竹地板高出40%。眼下,龙泉正在着手重组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让这一新技术更好地为竹产业升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