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莫使传言伤橘农

  龙 龙
  近日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柑橘生蛆”的消息,和去年的“毒香蕉”、前年的“毒西瓜”等传言一样,“假作真时真亦假”,使原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不甚放心的消费者更加提心吊胆,也使原本就不甚健全畅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更加步履艰难。丰收的柑橘卖不出去,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农民兄弟。
  谣言止于真相。传言不可怕,可怕是信息不公开、不及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应该建立健全主动、权威、高层次的公开机制。譬如到底哪些产区有蛆橘,数量有多少,发生范围多大?它对人的健康有什么不良影响,哪些产区的柑橘尽可放心食用?等等——及时地把这些信息告诉给群众,并且采取相应的处置和预防措施,对无辜农民的伤害就会小得多。群众知道了真相,消除了疑虑和惶恐,也就不会谈蛆色变了。隐瞒真相,或者简单地把传言斥之为“谣言”,到头来只能欲盖弥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帮忙、却添乱,对农民兄弟的伤害就会更广更深。
  许多农产品有没有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凭肉眼和手感是无法判断的。政府部门应该以最大的坦诚与公开,来回答消费者的悬疑,把保护农民利益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统一起来;应该以一种让公众看得见的方式,介入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提前干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最大的努力取信于消费者。这也是扩大销售、促使农民增产增收的最好的办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这样做,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出机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生态、绿色、有机的农产品也才能真正抵御传言的伤害,“走遍天下都不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