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拜师学得“真经”

——“大学生‘村官’走访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活动随行记

  见习记者 陈卫梁 程益新
  近日,由我省各市组织部门选拔的31名大学生“村官”先后拜访了傅企平、彭友达、章文琼等3位我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向知名“村官”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上门“取经”,大学生“村官”受益匪浅。
发展观光农业要因“村”制宜
  走进奉化滕头村,31名大学生“村官”无不被一幅幅如画景色所吸引。如今的滕头村成了全国第一个卖门票赚钱的生态村,去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1650多万元。
  很多大学生“村官”觉得滕头村起点太高,难学。全国人大代表、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介绍说,当初的滕头村也是一个落后、贫困的小村,一步一个脚印才逐渐发展壮大,大学生“村官”个个听得认真。不少大学生“村官”还结合本村特点,向傅企平请教。松阳县新兴乡内蒙村村主任助理洪美娣问:“我们村马上要进行旧村改造,如何合理规划开发观光农业?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两者如何取舍?”“观光农业并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开发的。”傅企平回答说,发展观光农业,首先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交通等基础条件,“基础条件不具备,千万不能随意开发观光农业”;其次,开发观光农业一定要有农业基础,“既要做到‘新、奇、特’,又要有文化内涵,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
发展经济合作要多考虑社员利益
  从1989年开始种瓜,到1992年成立专业合作社,再到如今带动当地近万名农民种西瓜;从原先3亩地的种植规模,发展到现在省内外的20多万亩西瓜种植基地;从每公斤1.6元的常规西瓜,到现在20元一公斤的“彭氏玉麟”,如今,合作社社员年收入平均10万元左右——温岭市箬横镇长山村党支部书记、温岭市西瓜合作社社长彭友达取得的成绩,让大学生“村官”们深深体会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给当地农民带来的好处。
  德清县莫干山镇燎原村种植着很多板栗和梨,但收购价非常低,影响着农民的收益。村委委员费丹丹急切地问彭友达,如何通过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户收益?彭友达说,当地应尽快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形成规模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一定要多考虑社员的利益。”最初建立合作社必须是村民自愿的,要把各自有利益需求的人集中起来;合作社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要保护好社员的积极性;等到合作社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按一定的标准来筛选社员,形成良性循环。
(下转第2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