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冬种热折射出转型意识

  本报记者 金 茹
  一股“绿色过冬”的冬种生产热,正在我省各地兴起,油菜、大小麦成了农民追捧的对象。仅湖州一地,油菜种植面积预计可增15万至20万亩,增幅近三分之一。是什么使得冬种热如此升温?记者日前作了一番调查。
  产业转型升级意识的增强是重要前提。众所周知,我省的油菜一般采取移栽方式,生产基本靠手工操作,这使得油菜种植费时费工、效益不高。农业部门曾测算过,一亩油菜从种到收仅用工就得花四五百元,占全部生产成本的60-70%。如今在湖州,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直播机在田间欢快地奔跑,开沟、播种、施肥、覆土一次搞定。据湖州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王仪春介绍,当地今年创新研制出了一种稻油联合收割机,可很好地解决油菜的机收问题。据当地农机服务部门测算,实行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以后,每亩油菜至少节本增收200元以上。
  品种搭配是必要保证。有了机械,还需具备使用的条件,这就要将油菜从移栽改为直播。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错开晚稻收割期和油菜播种期。这个多年来未破解的难题如今在湖州找到了答案。该市今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嘉911”、“嘉禾218”等早熟水稻品种,水稻在10月20日左右就能收割完毕,不耽误油菜的播种。虽然早熟品种水稻比晚熟的产量略低,但因为可用机械直播油菜,亩效益反而有不少增加。目前湖州最大的油菜大户种植面积已达300亩,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王仪春说,明年湖州的晚稻早熟品种要增加15万至20万亩,占该市晚稻种植面积的10-15%。
  国际粮油价格是有效支撑。今年,国际粮油价格大幅上涨也推动了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据了解,去年我省油菜的收购价为每公斤3.4元,今年已提高到每公斤5.2元左右,增幅超过50%;大小麦的收购价也由去年的每公斤1.2元提高到1.6元。去年起国家对种植油菜给予每亩15元的补贴,今年种植大小麦也被列入了中央直补范围。这些因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扩大冬种生产的积极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