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还钱”,四个字道出了中国人传统的“重约守信”观念。近日,四川宜宾珙县年逾古稀的老人张玉明就做了这样的诚信人——偿还了60年前的一笔旧债,了却了这桩压在心底多年的心事。
家住珙县孝儿镇新胜村的张玉明老大爷今年78岁,比黄际贤老奶奶小1岁。60年前,他们曾是邻居,都住在珙县孝儿镇。1948年,张玉明18岁时,由于家境贫寒,他想到做生意维持生计。在那年冬天,他向同自己一起长大、一起读书的黄际贤借了一担黄谷(330斤)。当时黄际贤家是大户人家,“当时是黄大姐的奶奶出面借给我的,由于330斤黄谷是准备用来给黄大姐办嫁妆的,所以字据上留的债主是黄际贤的名字,约定一年内归还。”张玉明说,他打了借条并承诺第二年还1.5担黄谷。然而,在做生意途中遇到土匪,全部财物被抢,穷困潦倒的张玉明一家没有了偿还能力,而宽厚善良的黄家也从未问起过。
后来,张玉明参了军,1950年退伍后回到珙县参加了工作。“六十年来,不论是困难时期,还是生活好起来后,我的心里一直挂牵着那330斤黄谷。”张玉明说,自己退休时每月只有49.5元的退休工资,而且上有3个老人,下有7个孩子,维持全家人的生活都困难,想还债也无能为力,而黄际贤一家人具体在何处居住,他也不知道,此事一直拖到现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玉明要还上330斤稻谷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他多次托人打听黄际贤的住址,后来从黄际贤的侄女那里,终于打听到黄际贤住在筠连县。10月18日,张玉明在侄儿的陪同下,赶到筠连县黄际贤老人家中,还上了60年前欠下的这笔债务,了却积压在心底多年的心事。
(摘自《华西都市报》 2008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