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周刊

“黑职介”自曝内幕

  “不把这些事讲出来,良心上会不安的。”在职介行里摸爬滚打了3个年头的王先生近日找到江苏省连云港市工商部门,向执法人员吐露了“黑职介”坑骗求职者的种种内幕。
  “用人单位”子虚乌有
  王先生说,求职者根本不会想到,“黑职介”介绍的“用人单位”其实就是这家中介所的工作人员。
  交费时,“黑职介”会与求职者签订一份协议,里面对退费有大篇幅的要求和说明,大多规定退费时中介费只退50%。交钱后,“黑职介”会给求职者开一张介绍信,根据上面的地址去面试。
  由于介绍信上的“用人单位”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求职者没找到工作会马上找到职介所,这时,接待人员会说:“这样吧,等过两天有合适的再给你换个单位,你回家等通知吧。”随便编个理由敷衍了事,目的是无限期地拖下去,把求职者所交的费用拖黄了。
  高薪岗位实为诱饵
  职介行业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正规职介服务机构门可罗雀,而“黑职介”却门庭若市。
  王先生说,这是因为“黑职介”提供的岗位薪水一般要比正规职介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求职者应该仔细想想,要是有这样的好事,哪还能轮到别人,老板自己就去干了。”
  据他透露,有一家“黑职介”,仅凭招聘“火车押运员”一项,半个月就骗取了3000元中介费。“我有个老乡也是干这一行的,他就曾将招理网工月薪800元换成聘海员月薪6000元;医院招勤杂工要求35岁以下,他连60岁的老人也往里拉。总之有一条,只要能骗到钱,什么损招都敢使。”
  心理攻势对付退费者
“其实这些‘黑职介’使用的招数都是些陈年骗术,但求职者只要上钩,很难逃脱。”王先生说,求职者如果退出,几十元的报名费就算打水漂了。如果求职者继续掏钱,损失会更大。有时,求职者会掉进职介所和“用人单位”的陷阱中。比如“用人单位”试用几天后,就会以“不合适”为理由,将人赶走。
  王先生说,“黑职介”的主管一般是长相威严、身材高大的年轻人,当求职者要求退费时,“黑职介”主管往往让其坐在比较低矮的凳子上,谈话时故意口出狂言,这样让求职者在心理上处于一种劣势。对于一部分要求退费的外地人或者下岗职工等弱势人群,他们就会采取恐吓等手段,这样会吓走一批人,实在不行的,就按照交费时签订的协议退钱。比如一个求职者交了100元,顺利的话,最多能拿回50元。
(摘自《法制日报》孙宜福 丁国锋/文 2008年10月1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