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创新强农在浙江

依托科技创新 提升产业竞争力

  □省农业厅经作局 周慧芬
  2005年5月30日,我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了衢州市柯城区华墅乡。这是一个以种植椪柑为主的经济欠发达乡镇,人均年纯收入不足3000元,柑桔占了农民收入的80%以上。但由于栽培简单,管理粗放,果品质量差,售价低。当时,临海蜜橘已卖到每公斤5元,华墅的椪柑平均每公斤不到1元。
  经过详尽的市场调研,走访农户后,我与乡政府一起制订了“华墅乡柑桔产业发展规划”,对该地区柑橘的发展方向、中长期目标、品种的选择、技术的引进等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同时结合省里的柑橘优化改造工程,对华墅乡低产低效桔园进行改造,推广以柑桔大枝修剪、“三疏一改”和完熟采收等为主要内容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提高柑橘品质。
  通过项目的实施,果实外观得到明显改善,果品质量大大提高,果园的优质果率达95%以上,比常规桔园高20%,平均亩产达2582公斤,比常规桔园高103公斤。桔农们对此兴奋不已。
  为了拓宽柑桔的销售渠道,我又帮助当地桔农成立了“柯城区华墅乡后王坂柑桔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四统一”的管理模式,申请并注册了“王后”柑橘品牌,制作了包装箱袋。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化运作,当地柑桔走上了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2006年衢州市柑橘平均收购价每公斤1.1元,后王畈柑橘专业合作社的柑橘收购价为1.5元,精品包装后的柑橘能卖到3元,提高了50%。果农们尝到了依托科技创新增效的甜头。
  水果是我省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07年全省水果面积471万亩,产量356万吨,产值96亿元,和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6%、109%和167%。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我省水果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大力实施以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品牌的“三优三品”为抓手的水果优化改造工程,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