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农田托管服务的创新效应

——记奉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见习记者 俞廷尚
  从1000余亩到2.1万亩,从近郊农村到平原产粮区,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奉化依托农机合作社的“农田托管”模式,成功地实现了农机服务社会化推广,使农民、农机手和技术推广部门三方受益。
  奉化市岳林街道种粮大户赵金位经营着180亩田地,他把耕地、插秧、收割、植保这些农田管理都托给了国发农机合作社。赵金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部农田托管给农机合作社,接受农机合作社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机割的“五统一”服务,可以享受比一般农户服务价格低10%的优惠,每亩的成本大约为220元,这比自己传统种植管理方式至少要降低成本100多元。赵金位接受的这种农机服务,在奉化被叫做“土地全程托管”农机服务。它受到了很多种粮大户的欢迎。
  针对普通农户种植面积小、选择服务项目单一的特点,农机合作社推出了“菜单式农机服务”,农民可以自主选择服务项目。奉化市岳林街道勤丰村农民老周平时在企业上班,每年种植一季单季稻。“以前一到插秧、收割季节,我都要向公司请假;这两年,我把这两项繁重的农活交给农机合作社做,省力了不说,而且不用请假扣工资,一举两得。”
  随着农机服务的不断开展,农机合作社还和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农机服务,农业企业则把闲置的土地返租给合作社种植单季稻。这种农机合作社与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被称为“农田返租服务”。当地农业企业一位基地管理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这种合作,企业不仅节省了购买农机具的成本,省去了大量劳动力,而且充分利用了土地的价值,有效降低了土地经营的成本。
  合作社的统一运作,加上服务的创新,使农机户收益有了显著提高。周建平是国发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在成立合作社之前就为周边一些农户提供农机服务。他告诉记者:“以前每年收入只有3万元左右;合作社成立后,通过统一运作和提供‘农田托管’服务,农机使用率提高,效益也成倍增加,现在我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5万元以上。”
  农机服务的创新,也为技术推广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奉化,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应用推广、毛豆种植机械的应用推广等,都在农机合作社进行试验和示范。据奉化市农机管理总站副站长邬纪庆介绍,现在合作社集中了奉化市80%的高档农机具,他们正计划引导组建10个左右的农机合作社,如果每个合作社承包上万亩(包括托管)土地,就能肩负起全市1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建设,有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