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危害严重,可导致100%的动物发病和绝大部分幼畜死亡,临床诊断特征是在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病畜常表现为走路困难、跛行,重者蹄壳脱落、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精神萎顿等。防治口蹄疫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口蹄疫疫苗。商品肉猪必须接种疫苗2-3次,公母猪每年接种也要2-3次。具体接种时间,仔猪首免可根据母源抗体消长情况,于35-50日龄间进行,首免后3周左右进行第2次免疫,需长途运输的商品肉猪在出栏前1个月再接种一次疫苗。母猪每次配种前都要免疫。其他偶蹄动物,断奶后第一次接种疫苗,过3周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2、加强消毒工作。养殖场要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粪便要堆积发酵处理。定期对畜舍、场所、用具进行消毒,一批家畜出栏后,要彻底空栏清栏消毒。
3、切实做好隔离工作。严禁场外无关人员、物品、动物及其产品进入饲养区内,饲养人员、工具等进入时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引种要做好消毒和隔离饲养。
4、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证家畜充足的营养,提高个体抵抗力。同时,要做好其它疾病的防治工作。
5、规范引种。禁止到疫区引入动物和动物产品,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制度。
当怀疑有疫情时,要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并配合当地政府做好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