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是一种传播迅速的疫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病,主要侵害呼吸系统,母猪感染后会出现严重的繁殖障碍(流产、产死胎等),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2006年,一些地方的猪蓝耳病病毒发生了变异,毒力增强,感染猪发病死亡率更高,这些猪蓝耳病被称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皮肤发红,耳郭、四肢内侧、腹侧出现红紫斑,病程较长,仔猪(特别是乳猪)死亡率非常高,怀孕母猪出现死产、流产等。
猪蓝耳病传入和发生的主要途径和原因主要是引进带病毒的猪,猪贩、运猪车辆等外来人员和工具带入,用泔水喂猪,空气传播,不同批次猪只混养,猪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高和营养不良等。
由于猪蓝耳病传播途径多、发病原因复杂,防控工作必须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免疫
由于目前猪蓝耳病病毒污染面广,发病风险大,因此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接种疫苗。根据临床实践和实验室检测,目前我国批准生产使用的几种疫苗都是有效果的,要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做到程序化免疫。要按照免疫程序(见下表),用国家批准的疫苗,按时对所有公母猪和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免疫工作不可随意,更不能停停打打。
二是要选用相应的疫苗。我国已批准生产的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有江西株、山东株、传统株等不同毒株型号的疫苗,不同类型的疫苗作用不一样,要根据疫情情况选用疫苗。一般情况下,猪蓝耳病发生流行时,使用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平常情况下最好用灭活疫苗;要对病猪进行病毒检测,根据病毒型号检测结果选用疫苗,如检测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则用江西株疫苗。
三是要做到给健康猪接种疫苗。生猪一旦感染病原或已发病后,机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再给这些猪打疫苗不会产生免疫效果,而且反而会促使加重生猪发病。因此,在给生猪接种疫苗时,必须详细检查生猪的健康状况。
四是要根据生产实践接种疫苗。使用某种疫苗免疫已有一段时间的饲养场(户),生猪健康、生产正常,表明这种疫苗是有效的,不要轻易改变疫苗种类。
2、封闭式饲养,并做好隔离
禁止一切无关人员、物品和其他动物进入饲养区,特别是屠工屠商等生猪经销人员、场外运猪车辆、各种肉品等。已出场出栏的生猪不得再返回场内。需要进入饲养区内的一切工具、人员等,必须经过彻底消毒;本场饲养工作人员进入时也要更换工作衣鞋。
3、实行全进全出,空栏消毒
每幢猪舍内同时只养一批同时进的猪,不可同时饲养几批猪。饲养下一批时前,该幢猪舍内的所有猪只应全部出栏清光,并进行彻底清栏消毒2-3次,还要空栏2周左右,以防交叉感染。
4、通风降温
猪舍要有一定的高度,同时设置足够的窗户和通风口,气温高时还要配备电风扇,必要时,采取屋顶洒水、盖稻草、搭凉棚遮阳等降温措施。
5、降低饲养密度
高温季节,能出栏出售的生猪,尽量上市卖掉,猪不应养得过大。
6、消毒(实行带体消毒)
高温季节实行带体消毒,既能杀死病原,又能起到降温作用。带体消毒应使用刺激性小无腐蚀作用的消毒药,如氯制剂、碘制剂、过氧乙酸等。应每天进行消毒。
7、经常观察猪只健康状况(疫情监测)
饲养人员在喂料、清洁卫生时,应注意观察猪只的饮食、起居、皮肤、粪便、呼吸、精神状态等,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兽医诊治。
8、加强营养
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B、C、E、电解质等,多喂青绿饲料,这样可以增强生猪的抗病能力。猪种 免疫程序仔猪 断奶后首免,过1月左右再加强免疫1次成年公猪 每半年免疫1次成年母猪 每胎配种前断奶后免疫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