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姚德延
庆元县贤良镇贤良村今年1至7月仅竹产品半成品加工一项就增收24万多元,人均338元。农户一片欢欣,他们感激为引进竹产品半成品加工企业出了大力的驻村指导员杨治斌,感激他帮助大家走上致富路。
杨治斌是省种子总站办公室主任、高级农艺师。去年9月,杨治斌服从组织安排到贤良村担任驻村指导员,并兼任贤良镇党委副书记。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贤良山区,为贤良村出谋划策。
贤良村位于浙江省第二高峰——百山祖南麓,距县城40公里,整个村山峦重重叠叠,仅靠一条窄窄的山道与外界沟通。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尚未摆脱贫困。
杨治斌入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搞调研、摸家底、拓思路、提对策。他发掘出的第一资源便是毛竹。贤良村有毛竹林4516亩,人均6.36亩。看着山上叶子发黄的毛竹,他坚定地对村民说:“竹林可以成为贤良村农民的‘绿色银行’。”
为了推广深挖、施肥及竹种调换等科学培管知识,发展高产、高效笋竹两用林,杨治斌每天都要爬20来公里山路,白天在农户山头,作示范操作,晚上轮流到各个自然村上辅导课。有时只有一两个听众,他也照样上课。
在他的帮助下,全村开发出笋竹两用林基地386亩,并已通过了县林业部门验收。杨治斌还将贤良村竹山规划为28个小片,计划用3年开发,把全村的竹林都建成笋竹两用林基地。
同时,他从外地引进了一家竹产品半成品加工企业,还鼓励农户创办了6家竹产品家庭作坊。山上的笋竹与市场联成一体,笋竹的价格也因此不断攀升,毛竹从去年的每百斤12元涨到了今年的每百斤21元;竹笋价格也从去年每公斤2.4元上升到今年的4.1元。
杨治斌还发现贤良村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发展食用菌,于是,他决定把食用菌作为贤良村的第二大资源进行开发。
今年农历正月初六,当人们仍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杨治斌却已悄悄地出现在贤良山区。他手把手地教贤良村农民栽培食用菌。一次,杨治斌到5公里外的溪沿寮黑木耳生产基地给农民作指导,镇领导要派一辆车专程接送,他却说:“自行车方便得很,何必麻烦?”眼下,贤良村留守在家的农民都会食用菌栽培。
2月22日那天,杨治斌正在吃晚饭,不料,天下起了大雪,他想到岱头黑木耳菌棒大棚刚架起,还不牢固,一旦遭受雪压,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杨治斌赶紧搁下饭碗,冒雪赶到岱头黑木耳菌棒大棚,与村民一起拉地膜、撑竹木,并连夜把棚顶积雪清除。
在杨治斌的努力下,今年贤良村建起食用菌生产基地41.5万段,全村“留守”农户户均生产食用菌达3600段,有2万段以上食用菌生产大户8户。现在,贤良村形成了以香菇、黑木耳、灰树花等为主的食用菌生产格局,成为庆元县食用菌生产大村。
杨治斌还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带领群众发展四方竹、锥栗、山地养羊、稻田养鱼等。目前,贤良村已初步形成了一户一亩效益田、一户一亩林果园、一户一人(外出务工)去赚钱、一户3000段以上菌棒及规模养殖畜满栏的多元化致富模式。据测算,今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2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3成多。
杨治斌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农科队伍作为驻村的主攻方向,让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参与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村民吴绍勤跟杨治斌学习了高层架香菇管理技术后,建起了3万段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还带动了村民发展标准化香菇35万段。今年六七月间的连续高温天气,各地烂棒都在四成左右,而贤良村却很少出现烂棒,全年优质菇比往年提高2至3成。当地农民亲切地称杨治斌为“科技天使”和“脱贫救星”。
为使贤良村可持续发展,杨治斌还向上争取到40万元资金,建起了健身广场、修茸了文化活动中心、硬化了村道,并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还修复了岩塔头至大沙圩头长3.5公里因灾受损的自来水设施。贤良镇镇长周峰说,杨治斌为贤良村的发展一年干了十年的事。
杨治斌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综合指标,也都列入了驻村计划,先后设立参政议政、综合治理、文明新风等9个岗,村党支部与上岗党员签订目标责任书,与党员评选创优挂钩,整个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实质性改善。今年2月,贤良村党支部被庆元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8月15日晚上,贤良村村民代表一行5人来到贤良镇党委递交了一份按着村民手印要求杨治斌指导员继续驻他们村的报告。杨治斌以他务实的思想、扎实的作风、朴实的为人赢得了贤良村干群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