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新闻

晚稻长得嫩 病虫乘虚入

  本报讯(记者 王美华) 当前我省单季晚稻已开始进入穗期;连作晚稻进入孕穗期。由于植株长势较好,田间郁蔽程度高,加上雨水充沛,湿度大,给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记者从省植保检疫局获悉,主要病害有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纹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预计全省病虫发生面积约3700万亩次。
晚稻病虫害偏重
  据省植保检疫局推广研究员蒋学辉介绍,虽然今年我省单季晚稻后期和连作晚稻中后期的主要病虫总体轻于前三年,但仍为中偏重发生,特别是地区间、田块间虫情差异较大,仍然存在一些重发田。
  根据各地病虫测报情况分析,今年我省水稻“两迁”害虫田间基数比去年低,病害却比去年重。其中稻纵卷叶螟中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由于今年我省大部分晚稻品种对褐飞虱抗性较差,褐飞虱数量也将快速上升。目前,衢州等地约有10%的单季稻褐飞虱数量超过百丛3000只的大发生指标。
  另外,受前期气候影响,我省大部分稻区纹枯病发病程度偏重,为近年来较重的一年,发病重的稻区丛病率超过45%,株病率超过20%。在温州和台州大部沿海县(市),已发生细菌性条斑病,其中以乐清市最严重,受害面积已达6万亩。
  由于“绍糯947”、“绍糯119”、“浙糯5号”等糯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下降,目前在一些山区和半山区已发生叶瘟。而且,随着晚稻进入生长后期,水稻本身的抗病虫能力下降,容易遭受病虫侵染为害。此外,不少田块因前期化学农药的使用,稻田中自然天敌种群数量较少,导致水稻整体抗病虫能力下降。
加强管理对症下药
  针对当前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记者专门走访了省农业厅有关专家。省农作局高级农艺师纪国成提醒广大农户,当前,单季晚稻主抓水浆管理,不要让田间长期积水,要求干干湿湿,提高根系活力。连作晚稻尚处孕穗期,要在稻田保持浅层水。
  蒋学辉认为,各地要加强病虫情监测和面上普查,做好分类指导,切实做好穗期病虫防治工作。对已经发病的田块必须对症下药。
链接
  稻纵卷叶螟:亩用31%氟腈唑磷(三拂)微乳剂70-80毫升或40%毒死蜱(新农宝)乳油90-100毫升,也可亩用40%丙溴磷(速灭抗)乳油100-120毫升喷施。
  褐飞虱: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60克加40%毒死蜱EC90-100毫升,也可亩用1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30克喷治。
  细菌性条斑病:采用20%噻唑锌悬浮剂100-120毫升/亩防治。
  叶瘟:在破口期喷施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30克/亩预防。
  在上述病虫防治时,最好能添加30%苯甲·丙环唑(爱苗)乳油15-20ml/亩,或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10-15毫升/亩1次可防治水稻早衰,使水稻后期青秆黄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