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标准鱼塘该如何建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陈卫梁)我省“百万亩鱼塘标准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有些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工程效果如何?9月3日,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嘉善县召开民主恳谈会,听取基层群众声音。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百万亩鱼塘标准化建设工程”已完成建设面积68.8万亩。嘉善县丁栅镇水产养殖大户吴国兴今年承包300亩水塘,养殖了250亩南美白对虾和50亩桂鱼,他满脸得意地说,以前这些水塘淤泥有1.5米深,经过统一鱼塘标准化改造后,现在水深有2.5米,每亩改造费用仅1800元左右。以前种藕亩产值只有1000元,鱼塘改造后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亩产值达5000元,效益非常明显。
  与会的镇、村负责人和一些养殖大户对鱼塘标准化建设纷纷叫好,同时也提出了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丁栅镇副镇长王培根说,有些渔民对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一个养殖池塘为多家农户一起承包,每户各占一两亩,鱼塘是否参与改造,各家各户意见不一,往往拖延了改造。此外,老鱼塘改造资金不足,也导致改造速度放缓。西塘镇副镇长陈忠法说,目前只有200亩以上连片的规模化标准塘建设才能享受每亩800元的改造补助,而面积不达标的养殖塘只有300元补助,两者差距较大,建议放宽连片规模补助标准,使更多渔民受益。陶庄镇水产养殖大户洪新益说,养殖塘改造后,增加了水产养殖的品种,同时也加大了养殖风险,建议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渔业养殖政策性保险。
  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赵利民在会上指出,土地流转难,关键要加强宣传,让渔民了解养殖塘标准化建设的好处。土地流转出去后,经改造提高租金,要让相关承包人也有红利可分,实现多赢。他表示,对于养殖户反应较多的政策性保险问题,可借鉴海洋渔业互保制度,渔民缴纳保险金给互保组织,因灾受损的渔民便可获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