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段时间,本报接到宁波、绍兴等地棉农的来信来电,询问种植的整丘棉田为什么不见蕾、不开花、没有铃,形成一株株高大的光棉秆。我们特约请省农业厅农作局高级农艺师金昌林分析其成因。
目前我省种植的棉花品种绝大部分是抗虫棉,但其主要是抗棉铃虫和红铃虫,对红蜘蛛、蚜虫、盲蝽象等不具有抗性,棉农在管理上可能会忽视抗虫棉的这个特点。
棉农反映的棉株症状,主要是由于盲蝽象咬食幼蕾而造成的。因盲蝽象喜嫩爱早,容易在长势好的棉田发生,且虫体小,稍有动静就飞走,很难发现,仅用防治红蜘蛛、蚜虫的专用药剂无法杀灭。由于该虫的越冬寄主繁杂,从其他寄主迁到棉田的时间为6月份,到8月底才迁出棉田,6月底至7月初正是其为害盛期。现阶段没蕾、没花、没铃即幼蕾刚刚形成时被其咬食,造成枝上不见花铃,地上不见落蕾,棉枝徒长,果枝上窜,枝繁叶茂,后期也很难或很少结铃,俗称为“公棉花”。
广大棉农今后种植棉花时,针对盲蝽象要早防早治。在虫害发生期 用 50%马 拉 硫 磷1000~1500倍,或40%毒死蜱800倍,或10%吡虫啉1500倍喷雾,重点喷施部位为顶尖及旁心。每5~7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3~4次。用药时间选在清晨或傍晚,靠近地边的杂草及灌木也不能漏喷。药量按标准用量防治即可。
(金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