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专题报道

路桥金穗:

“下梁模式”巧破难题

  •   台州市路桥区金穗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是我省首家由工商资本投资创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省级规范化示范性合作社之一。该合作社位于路桥区金清镇下梁村,2005年3月成立,运作仅一年就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被称为“下梁模式”,受到茅临生副省长的肯定。
      下梁村是当地有名的工业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田抛荒特别是季节性抛荒严重。2005年初,路桥区农机管理总站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下梁村工业发达,社会资金充裕,劳动力短缺,适宜推广机械化。更重要的是,该村的农民企业主们普遍存在种粮情结,村主任(也是企业主)在企业主中威信较高,能带动其他企业投资。于是,该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干部领头、企业出资、合作经营,通过兴办农机服务组织破解土地抛荒”的新思路,得到了下梁村工商业主们的积极响应。
      为了让村干部吃下定心丸,带动企业主放心投资,路桥区农林局专门成立由3名农机技术骨干和2名农艺技术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到下梁村蹲点指导。2005年3月,金穗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在下梁村正式成立。合作社重点从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难度最大的环节——栽植机械化入手,为农户提供排灌、植保、收获、烘干、加工等全程机械化服务,合作社成立当季就消灭了下梁村及附近村近300亩抛荒田。
      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合作社提供三种服务模式供农户自由选择:一是农户将承包田全年或某一季出租给合作社经营,租赁款结算成粮食返给农户,农民不用种田就能拿到一定数量的口粮;二是承包田由农户自主经营,合作社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户交纳相应的服务费,收获的粮食全部归农户所有;三是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选择合作社为其提供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并交纳相应的服务费,日常相对轻松的田间管理自己承担。
      金穗合作社实行“带机入社、单机核算”的组织方式,不仅自身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新型农机装备,而且将周边分散经营的农业机械有效整合利用起来,从而使合作社规模迅速扩大,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很快成为当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2005年以来,该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面积每年都在5万亩以上,金清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也由原来的不到60%提高到目前的9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