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畜牧兽医

昔日买粪肥荒山 如今种养一体化

江山市凤林镇林龙清猪场“猪-沼-林”生态模式成效明显

  这里曾经土地贫脊,为种好苗木,不得不买粪当肥。现如今,这里种养一家,猪肥林壮。“猪-沼-林”生态种养模式,让江山市凤林镇林龙清猪场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林龙清猪场地处浙赣交界的江山市凤林镇外仓坂村前坞山,现有7幢猪舍2000平方米,生猪存栏1200头,其中母猪存栏90头,有配套消纳林地220亩。
  2002年,业主林龙清先是承包了凤林镇外仓坂村前坞山荒山坡258亩,用来发展香樟、马褂木、桂花等苗木。几年经营发现,因黄壤荒山土地贫瘠,有机肥料不足,苗木生长缓慢。为解决林地肥料来源,林龙清不得不到各地收集有机肥。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006年7月,他投资35万元建起了养猪场。为有效利用猪场排泄物,2007年,他又投资5万元建设了沼气系统;投资15万元,购置了水泵,埋设地下水管600米;投资1万元在山场林地建设了长4米、宽3米、深1.8米的积肥坑13只,用于暂时贮粪。
  这些设施建成后,猪场鲜粪经堆积发酵后直接运往林地作基肥,猪尿与冲洗水经沼气池发酵后,用水泵经地下管网直接输送到林地,地下水管每隔40米设置一个水龙头,每个水龙头再接20米长的软皮管,能将沼液灌溉到林地的各个角落。
  林牧结合的方式,给林龙清带来了显著的效益。除苗木本身效益增加外,这种种养结合模式,每年还可为猪场节支增收约8万元。一是省下了原先林场收集运送粪便的费用。在没有建猪场的几年中,林龙清每年需花费6万元左右到各地收集、运送粪便。二是减少了人工费支出1.5万元左右。以前苗木场必须雇工去收集有机肥,以及给苗木施肥,现在则可以根据林地需要和沼气池发酵情况,只需饲养员开一下抽水泵开关与林地的水龙头,定时换一下水管位置即可施肥灌溉,省工省本。三是减少了化肥用量。沼液经过发酵处理又含水量高,既是给林地施肥又同时灌溉了林地,一举两得。以前,该苗木场每年需投入尿素、碳胺各5吨,现在只需各3吨,降低了40%,约节支5000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