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
伏日的西安,溽暑难当。因杨贵妃而出了名的华清宫,却依然游人如织。几位姑娘边频频拭汗,边悄声议论:“过去的夏天绝对没有这么热”,“要是这么热,这胖胖的‘杨阿姨’怎么熬得住”……
其实,古代的伏天,不见得比现在来得凉快。“平生三伏日,道路无行车”(晋·程晓《伏日》),“堕枝伤翠羽,萎叶惜红蕉”(唐·王言史《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炎天三伏经初伏,火烈石焚疑此时”(宋·白义仪《初伏后偶书呈抑之》),这些诗句描写的,无不是伏日挥汗如雨,路人稀少,连植物都无精打采的苦热情状。
唐代女性以丰腴为美,那胖胖的杨贵妃,自然远比“骨感女郎”来得怕热。如何打发这盛夏酷暑,她有她的种种讲究。
其一,泡澡。杨贵妃一年四季都隔三差五地到华清池里泡个澡。那浴后的神清气爽,浑身舒坦,从《贵妃出浴》古装剧中,便可领略一二。
其二,轻装。脱却那平日层层叠叠于身上的衣衫裙裾,只系上以轻柔的“绡”制作的长裙,且低领、捋袖,同
时将发髻高挽,秀发后梳,玉
簪、鲜花之类则弃之不用。正
如唐人所写:“却系裙腰丰雪
胸”,“粉胸半掩凝晴雪”。
其三,扇风。让侍儿在两
旁扇风取凉。那扇叫“纨扇”,
比现在的团扇大得多,用山
东的绢和湖南的竹精制而
成,故称“齐纨楚竹”。扇儿轻
轻摇动,清风徐徐袭来,不知
比现在人闷在空调房内要惬
意多少!
其四,晨练。每天凌晨,
杨贵妃便独游后苑。逢有花
树,便以手攀枝,口吸花露,
滋润肺腑。以至民间传说,杨
贵妃连汗水都是“细腻多香,
色如桃花”的。
其五,含冰。热得实在难
熬了,便口中含上颗“玉鱼
儿”,但其清凉只有片刻之
效,后来便改为时不时地含颗“冰鱼儿”了,凉沁心脾,暑气顿消。
那个年代夏日有冰块吗?有。早在《周礼》上,便有周代朝廷专人管理取冰、藏冰和用冰的记载:“凌人,掌冰。正岁,有十二月,令斩冰。”凌人,即是掌管冰务的官员。不过,夏日的冰块,老百姓是断断无福消受的。明代的何大复在《苦热行》中,便有“美人冰盘存朱李,道上行人多渴死”之感慨!